返回第八十四章:赵寒梅的理论  枭宠女总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八十四章:赵寒梅的理论 (第1/3页)

    2014年,传统纸媒真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外地竟有纸媒承受不住新媒体的攻势,不得不开始裁员、降薪。

    海城日报社也不例外。

    闫峰不得不看紧了手中“海岸线”这张王牌,期望能够在此番冲击中为海城日报社挡下致命的一击。

    他将报社里最优越的资源都给了赵寒梅予以支配,无论是人员配置还是资金流动,都是一路绿灯。

    自从海城日报社收购了海岸线之后,海岸线的办公地点也搬到了报社的11楼。

    闫峰为了表示自己对海岸线的重视,将整个日报社中视线最好的一层楼给了赵寒梅。海城早报在12楼办公,由于赵寒梅还兼任的早报副总编的位置,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方便赵寒梅的日常办公。

    每个周一上午,是海城日报社决策层的例会。按理说,赵寒梅不是党委成员,没有资格参加这个例会,可是闫峰却对她破了这个先例。不仅让赵寒梅出席会议,更让赵寒梅每次都在会议上做重要发言。

    曾经有一段时间,这个周一的例会只是由闫峰做了上周总结之后,再由赵寒梅补充一下,就散会了,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发言的机会。

    闫峰做了将近二十年的海城日报社当家人,没有人敢质疑他的权威,可是对赵寒梅却不一样了。

    海岸线的员工薪资待遇比其他部门的员工明显多出1000块钱,只要是当初主动报名在海岸线工作,基本都有一官半职,社长这样明显“偏心”的分配,引起了报社里其他部门的不满,譬如说,海城日报社的“龙头老大”——海城日报。海城日报戴着党报的头衔一直没有将海岸线放在眼里。特别是日报的总刘栋梁,一直对海岸线对日报挖墙角这事耿耿于怀。

    刘栋梁凭着自己在日报社经营多年的老资格和党羽众多的优势,处处排挤赵寒梅。

    围绕赵寒梅的种种传言又开始成为报社人饭后茶余的谈资。只不过,这次散布传言的人变聪明了,没有将闫峰牵扯其中,只是有关赵寒梅自己的私生活。

    可是,此时的赵寒梅虽年轻、资历尚浅,却并不代表她就能被人随意欺负了。她已经抓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权利,虽然这份权利的末端仍旧是被闫峰牢牢拴住的。

    被传言骚扰的赵寒梅终于在一次例会上,爆发了。

    她先是经过了闫峰的同意之后,开始了自己在海城日报社的第一次公众演讲。

    “各位前辈们,请允许我将我心中的一些想法讲出来,这将会耽误大家二十分钟的时间。”赵寒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我知道,海岸线的一些政策让咱们报社的其他部门有些尴尬。毕竟,都是日报社的员工,为何在薪资待遇、还有岗位安排上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就是我要讲的这份差距的原因了。”

    赵寒梅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份即兴演讲,日后,竟然成为了媒体圈内津津乐道的谈资。

    “我想问大家,你们和自己的家人、朋友之间最近的接触是什么?是手机。大家可以看看,就在我们开会的时候,有多少人时不时的看一眼自己的手机?你们每天早上起来,不看电视听广播,不看报纸,却都能坐在马桶上在自己的手机上就能看完所有的热门信息。电视、纸媒,让每个人在规定时间、规定的地点看咱们的记者们预先写好、排好的内容。而手机呢?可以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