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66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诡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766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第1/3页)

    河内郡守府邸,庭宇深广。

    秋阳透过高窗,落在铺地的青砖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界限。

    斐潜一身常服,坐于主位,并无多少奢华装饰,唯几案之上堆积的文牍舆图,昭示着主人日夜的勤勉与权柄的重压。

    堂下许褚持钺而立,宛如铁塔一般。

    曹操推衍的也不能算错。

    斐潜确实是移军到了河内一带,并且派遣张辽进攻朝歌,剑指邺城。

    因为这本身就是战略上的需求,算是明牌。

    一方面是大军在河洛长期就食,给河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现在转移到了河内之后,利用这一段时间姜冏朱灵收集的粮草,以及程昱的『赠与』,也就相对会轻松一些。

    另外一方面,汜水关斐潜确实可以打,但是明显弊大于利,只要不是头脑发昏,斐潜定然不会选择强攻汜水关,而嵩山一线又是多山道崎岖,不利于骑兵展开作战,若是和曹军在嵩山反复争夺,利于曹军的步卒,却无法完全施展出骑兵的犀利。

    而当下,斐潜在河内,不仅是安排民生政务,军事行动,还要见一个人——

    崔琰。

    老曹同学预定的背锅侠。

    作为冀州土著,他是天然的代理人,白手套。

    崔琰感受到了危险的降临,他必须要自救,于是在派遣了子弟前往幽州效果不显著之后,他也就只能冒着『危险』,前来拜见斐潜。

    当然这个所谓的『危险』,如果早上两年,那就真的是危险,而现在么……

    同样一件事,时过境迁,自有不同。

    崔琰在侍从引导下步入堂中。他头戴进贤冠,身着深衣,步履从容,仪态端方,眉宇间既有士族高门的矜持,亦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忧思。

    崔琰缓缓行至堂中,依礼长揖,然后拜见。

    『山野鄙人崔琰,奉河北诸友之托,拜谒骠骑大将军。将军虎步河朔,威德并施,涤荡胡尘,安辑百姓,琰虽僻处乡野,亦闻风而仰止。今得睹威仪,幸甚至哉。』

    崔琰缓声说道,显然是多有准备,一句话里面,透露出来的意思何止三层?

    斐潜已经过了那种时时刻刻都要指点一番的年龄,所以他即便是听出来了崔琰的意思,也没有点出来,只是目光平静地打量他片刻,方抬手示意,『季珪先生,清河名门,海内大儒,不必过谦。赐座。看茶。』

    侍者引崔琰于客席坐下,又是端来了茶水。

    香茗氤氲,一时无人言语,唯有堂外远处隐约传来的操练号角声。

    谁先说话谁先输。

    这似乎应该是小儿之间的赌气争斗,却变成了华夏的上位者很喜欢玩的一种模式。自觉高傲,不求于人,所以都是别人来求他,自然就要位于下风,要先开口而求。

    崔琰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就捧着茶碗喝茶,不紧不慢,似乎他来这里,就是为了喝一碗茶。

    斐潜却放下了茶碗,『先生此来,非仅为慕虚名而来。关东局势,波谲云诡,曹孟德挟帝西向,兵锋虽暂止于汜水,然其志不小。关中惧之,心绪惶惶。先生可有策以教?』

    崔琰愣了一下,甚至有些下意识的举起手想要掏耳朵的动作,然后才反应过来,『大将军……这……说笑了……』

    斐潜笑了笑,却不再应话。

    对于斐潜来说,崔琰是某种程度上的『反对派』。

    杀了,自然最为简单。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崔琰不服,就屠尽崔氏,清河郡再有人不服,就屠灭清河,杀一日还有反抗就屠十日……

    这无疑是后世键盘侠最喜欢的言论举措,而实际上这依靠杀戮而降服的言论,几乎就是在替小辫子漂白,也是为了小鬼子洗地。

    有一些人总是认为恐怖和屠杀是一种高效、彻底的统治手段,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如果斐潜是侵略者,他自然可以这么做,但是他是规划者,他必须小心的走好每一步。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纯粹依靠恐怖维持的政权是极其脆弱的。它可能在一时之间压制住反抗,但同时也埋下了更深刻、更强烈的仇恨种子。一旦统治者的威慑力出现丝毫减弱,反抗会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

    而且『征服』与『统治』本身区别就很大。

    杀戮可以征服一片土地,消灭一部分人口,但无法真正统治人心。有效的、长久的统治需要建立制度、发展经济、争取民心(或至少是大部分精英和民众的默许)。小辫子入关后,初期有血腥镇压,但最终也不得不采纳文化体系、开科取士来笼络士族豪强,以实现长治久安。

    键盘侠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时,多维度的思考显然令他们无所适从。而不服就杀提供了一种极其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迎合了这一部分人寻求思维捷径和心理快感的需求。它不需要理解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只需释放一种原始的暴力冲动。

    这种言论往往源于对力量的一种幼稚崇拜。它幻想存在一种可以无视一切规则、纯粹由暴力定义的权力,并将拥有这种权力视为终极的政治治理手段。

    斐潜需要的是『征服』么?

    不,斐潜需要的是『统治』。

    崔琰略一沉吟,便是拱手而道:『大将军快人快语,琰亦不敢虚言矫饰。诚如大将军所言,河北士庶,确有望骠骑如大旱之望云霓者。然,观望之余,亦不乏深忧。』

    斐潜点了点头,示意崔琰继续。

    崔琰面露诚恳之色,说道:『河北所忧者,乃大将军之新政也。琰尝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今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