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将名震神京 (第1/3页)
大周宫城,奉天殿。
宽阔庄严的恢弘大殿中,穹顶藻井彩绘无尽绚烂,龙凤纹样盘旋梁柱之上,群臣列班,肃穆井然,堂皇正大。
嘉昭帝是极其勤政之君,即便北三关已战火连天,神京城内闹出军机大案,内外已显纷扰,但早朝雷打不动。
今日也像往常那样,各部臣僚奏报政事,嘉昭帝或当堂咨政,或下谕定夺,君臣奏对,既有交锋,更有磋商。
只是今日上朝之臣,心中都有些不平静,昨日城外惊天之战,数千将士目睹,一天之内传遍全城,颇为哄动。
官员们为神京枕畔,竟然盘踞数万敌军,因此感到惊恐不安,国都被敌邦侵入觊觎,乃捅天之事,奇耻之辱。
当今圣上必定震怒,必定事要问究官员,只是早朝过去一半,嘉昭帝只是寻常议政,对此事始终是只字未提。
这让许多官员迷惑的同时,又想起昨日城中盛传,威远伯贾琮城外列阵,迎战残蒙数万铁骑,战况极其惊人。
有人说贾琮以八百军,迎战数万蒙古铁骑,也有人说是两千之军迎敌,虽然众说纷纭,但以寡敌众却是没错。
更有人说昨日城外大战,贾琮如战神附体,所向披靡,不到半个时辰,便斩杀二千残蒙铁骑,而且全身而退。
也有人说昨日贾琮虽杀敌极多,但是残蒙骑兵数量极多,他最终没逃过蒙古人追杀,已死在阵中,以身殉国。
……
但是在朝的一等伯牛继宗、一等子柳芳等四王八公后裔,因为在军中有故旧亲朋,却比其他人多知不少底细。
听说昨日贾琮并不是孤军奋战,忠靖侯曾统率数千精骑出城支援,史鼎最后安然无恙回城,并且还毫发无损。
只是他带出城数千精兵,回城却只带了百余亲兵,其他几千人马不知在哪里,听着十分稀奇,里外透着古怪。
史鼎既然出城增援贾琮,如果贾琮真的战死沙场,史鼎哪会没事人一样回城,且贾家两府也没传出什么噩耗。
今日史鼎照理上了早朝,史贾两家可是血脉姻亲,瞧史鼎这老神在在模样,怎么都不像是刚死了亲戚的德性。
牛继宗、柳芳虽是粗人,却认定贾琮绝对没出事,只要他如今还活着,以寡敌众,杀敌两千,可是大功一件。
而且回想这两年的时间,贾琮做出的那些邪乎事,这次必定要出风头,两人想着下朝之后,两家该多些走动……
……
等到早朝快进行一时辰,嘉昭帝突然说道:“前些日子大理寺稽查军囤泄密案,案情已明晰,也该昭告朝野了。”
嘉昭帝说完此话,往三法司官员列班看了一眼,韦观繇立刻领悟,出班说道:“如圣上所言,此案已真相大白。
军囤泄密案主犯段春江,原是安达汗麾下千户达鲁花赤,受安达汗所命,伪装一粮店掌柜,潜入神京刺探军情。
军囤泄密案主犯陈瑞昌,乃右军都督府从五品囤田武官,受段春江蛊惑,泄露东堽镇,使军囤被残蒙突袭侵占。
如今此两人已落网归案,相干同伙和从犯牵扯皆已擒获,三法司正在审理之中,不日将可落案定罪,昭告天下。”
……
韦观繇话音刚落,群臣一片哗然,陈瑞昌是何许人也,几乎所有官员都一清二楚,乃是齐国公陈翼的嫡脉次孙。
大理寺本要入齐国公府缉拿陈瑞昌,如事态如此发展,必会人尽皆知,没想中途遇他的马车,便将他顺势拿下。
大理寺因顾忌陈瑞昌乃陈翼之次孙,陈翼又是北三关伐蒙军副帅,因此在案情未审结定罪前,未对外宣扬此事。
既然三法司还未公布此事,齐国公府自然心存侥幸,越发对此事三缄其口,只暗中运作人脉,企图为陈瑞昌脱罪。
陈瑞昌多日不见人影,五军都督府官员很快探知消息,但碍于左军都督陈翼的脸面,谁也不敢在此事上多嘴多舌。
且此事涉及军囤泄密大案,圣上震怒,朝野瞩目,大理寺曾传讯各衙涉事官员,闹得沸沸扬扬,百官皆深为忌惮。
五军都督府出了个陈瑞昌,已经是难逃嫌隙,这些知情的军伍将官,唯恐避之而不及,哪个会主动招惹多嘴胡说。
因此陈瑞昌入狱已多日,许多知情人依旧讳莫如深,且三法司审理未落定,哪个敢保证没有变故,自然不说为妙。
出于这种种缘故,朝堂上许多官员才都不知情,可谓官场上古怪隐讳之深险,不过是官场上明哲保身的常见伎俩。
……
如今三法司当庭爆出此事,并且是在天子授意之下,说明齐国公次孙陈瑞昌为军囤泄密主犯,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在朝许多官员不少人泛起念头:齐国公府算完了,齐国公陈翼身为军伍高官,大周知名宿将,只怕此生再难翻身。
在四王八公旧勋之中,齐国公府的名望威势,一向仅次于荣国贾家,在军伍中的人脉故旧,盘根错节,潜势不俗。
在荣国公贾代善过世,贾琮尚未崛起的年头,陈翼依旧身居高位,齐国公府的人望和威势,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
在场的许多早朝武官勋贵,皆和齐国公府有交往牵扯,听到大理寺当庭爆出这等消息,所有武官默契的集体失声。
这时候哪个武将还敢多嘴,岂不是要自惹嫌疑,即便牛继宗、柳芳等与齐国公府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