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若有帝如徽钦高三者,可天下共击之!  帝秦设计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76章 若有帝如徽钦高三者,可天下共击之! (第2/3页)

了。

    可这几个王八蛋,能容忍妻女被金人捉去凌辱,能忍受那牵羊礼,能接受妻女姐妹被送入那洗衣院。

    连他们都能感到那种耻辱,幸亏大秦不会和那怂国一样,也和那怂国没关系,要是那怂国是他们的子孙后辈,干脆全砍了算逑。

    嗯……

    绝不能让子孙后辈变成跟这帮怂国人一样,否则他们死了也不瞑目。

    陛下今日拿出这书册,当真是用心良苦,深谋远虑。

    “其五者,怂国君臣愚蠢且自大。臣从这书册中看出,怂国君臣无论是对辽人,还是西夏人、金人,皆有一种莫名的……”

    李斯在琢磨该用什么词形容那种感觉,始皇给了他一个词:“优越感。”

    听到这个词后,李斯细细一琢磨,当即道:“陛下此词甚为准确,那怂国君臣对辽人、金人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怂国君臣多次在辽人、金人手下吃亏,其等却瞧不起辽人、金人,真不知其等优越感从何而来?”

    当然是赵宋富庶,认为自己文明,觉得自己是中原王朝,而辽、金,不过些没啥见识的蛮夷之辈。

    “在对辽人、西夏人时,这种想法还未酿成祸端,可在对金人时,其等还如对辽人、西夏人一般,便有祸至!”

    因为有对辽人、西夏人的经验,赵宋君臣最初没将金人太当回事,结果等金人露出利爪利齿,就晚了。

    “孰不知金人与辽人、西夏人不同,这也正是怂国君臣愚蠢自大之处,其等不明形势,不清己我,如何无祸?”

    李斯其实想到了《韩非子》中的一句话可表达其意,只是他不想用,“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怂国君臣在对金人时屡次反复,若想抗金则当一力抗之,若想与金议和则当议和,可怂国君臣时而想抗金,时而又想与金议和,在择一之后又反悔,于私下行事,行事又不密!”

    李斯摇了摇头,“其六者,怂国大臣如其君一般,软弱无耻……”

    将他想到的原因都讲了一遍后,李斯道:“以上便是臣所想到会有那些耻辱之因。”

    经由李斯这么一番分析,殿内诸多大臣都觉得这怂国不像是一个编出来的国家,更像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国家。

    可这不可能啊,他们从未听说过世间有这国家。

    应当还是那位编造出来的,那位着实有才,即使是编出来的一个国家,也能编得好像真有一般。

    在李斯回答完后,始皇道:“卿且入座!”随即再次点名赵高:“赵高,你认为大秦当如何以怂国为鉴?”

    赵高再次起身,谦卑地回道:“回陛下,臣确有些许薄见!”

    就算自己没琢磨出啥东西,但照着李斯的分析讲便可,何况赵高并非无能之辈,要是其只是依仗始皇的宠信,也登不到历史上的高位。

    赵高道:“其一者,不可使怂国儒家之学为大秦之学,必要加以防范警戒。”

    这话一出,立即让淳于越怒目视之,虽说始皇已答应不在书册里直接提及儒家,但只要了解诸子百家,就会知道书册里的怂国治国之学是儒家。

    现赵高说这些,不就是堵死儒家在大秦的上进之路,虽说这路好像已经被那位弄出来的新学给堵了。

    从那位使百家学者聚于咸阳,召开百家大会,制拼音、创简书、编教材、制字典后,百家学者就已知道在这场前古未有的变革中,他们百家无一胜者。

    胜者只有那一位,其所立学派将成为大秦唯一的显学!

    这个学派,那位并未取名,也从未以开创者自居,但诸子百家已认为是那位所立,并称其为“大秦新学”。

    但对那位和对那位所立的学派,百家学者也相当服气,那位才学惊人,所要做之事前古未有。

    那位胸怀也相当宽广,没想过对诸子百家赶尽杀绝,使其一家独尊,反而在联合他们,让他们也能参与到这场注定会铭刻于史、影响深远的大变革中。

    像在编大秦要通用的教材时,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学派都有学者参与其中,像那位设立的科学院、工程院,也有墨家、公输家、道家等学者在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