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祭祀与传承  晋庭汉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十章 祭祀与传承 (第2/3页)

泪纵横。他们有些人其实已经得了重病,行动都不便了,但一想到要去祭拜诸葛丞相,仍坚持参加,并放言说,哪怕是爬着过去,也要见丞相一面。因此,祭祀开始的当日,人群中可以看见不少乘牛车的老人。

    而军中的所有僚属与刘羡的长子刘朗,也都一齐参与。毕竟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事关道统的大事。

    他们先是去马超墓上祭拜。

    马超的坟墓就在一条溪流旁边,周长三十丈,高达三丈,周围遍植松柏,颇为壮观。刘羡打量墓碑,只见上面写着“汉骠骑将军马公超”八个大字。

    作为戎马一生的诸侯名将,马超加入蜀汉,其实不过有七年而已。但对与刘备平定益州、争夺汉中、以及争取凉州,马超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刘备在位时,名义上的第一重臣。刘羡理应在此处烧香祭拜。

    只是祭拜之时,刘羡心中回想起马超起兵的事迹,不禁心生焦虑:当年马超起兵反曹时,应该是三十五岁,与自己差不多年纪。当时他心高气傲,连父亲都不要了,也要独立。可结果等到四十七岁病死,却已经背井离乡,家人丧尽。人生若落得这个结局,是何等凄凉啊!想必临死之前,这位骠骑将军也心有不甘吧。

    人的一生总是看似漫长,其实很短。

    刘羡在心中默默祈祷道:“请马公保佑我,让我早日打回洛阳。”

    他祭祀之后,马超之孙马明与杨难敌等人先后祭拜,他们多是悼念马超的赫赫武功,哀叹潼关之战的功败垂成。但刘羡知道,其实历史上的许多次差一点,本质上是差许多。

    然后他们去武侯墓,相比于马超墓,武侯墓很明显要有人气一些。不仅坟墓清扫得很干净,就连来时的道路都有人修整,换上了石阶。武侯墓的墓碑前,甚至还摆有一些祭品,大多是柿子、橘子以及一些粟米,根据祭品的规格来看,应该是农人们自发的奉献。

    武侯墓碑上刻着“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之墓”,而在墓碑周遭,立有柏树五十四株,以喻诸葛武侯生平年岁。而封土一旁的土坯上,长有一棵黄桂树,高丈余、枝叶茂盛,树冠如伞,据说是其妻黄氏所栽。其墓旁又有小坟两座,埋葬的是张苞与关兴,坟上也长有两棵汉桂,在这里渡过了近七十年岁月。

    从此处往东望,便可以看见两里外的定军山。定军山上松柏累累,陈寿说,诸葛武侯便是在此山上练兵演武,出师北伐。

    众人抵达此地,不知不觉就安静了下来,似乎唯恐出声打扰了安宁。而他们看到这里,又止不住地想起来时路,许多河东老人们,确实升起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还是刘羡最先祭拜,和在马超墓上不同,他并没有在武侯墓上进行任何祈祷,因为他知道这个魂灵已经倾尽所有,无所保留了,故而他只是默默地告诉道:“丞相,请您知晓,汉室还没有亡,我会继承您的遗志,继续奋斗下去。”

    随后他让出位置,以诸葛京为首的所有老人们,开始一一向墓碑拜礼。

    看着这些老人祭祀的时候,大概是因为时间漫长,过程很无聊也很麻烦的缘故,长子刘朗仰着头问他道:

    “大人,我们为什么要祭祀逝者呢?”

    能问出这个不尊重生死的问题,说明刘朗还很年轻。但刘羡却并不生气,而是一度感到很恍惚,因为他第一次见到老师陈寿的时候,也问过类似的问题,而老师的答案,也让刘羡受益终身。只是刘羡不打算用老师的话语来回答,他决定说得更浅显一些。

    刘羡拍拍儿子的头,说道:“人迟早是要死的,而祭祀便是一种荣誉的认可。”

    “认可?”

    “是的,认可。”刘羡笑道:“有的人因为血缘而得享香火,有的人因为善举而得享香火,有的人因为事业而得享香火。而能够得到祭祀越多的人,就说明世人认为他越伟大。”

    “反之,如果一个人死了,他的墓前冷冷清清,就说明他是一个傻瓜。不管他生前如何,他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