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祭祀与传承  晋庭汉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四十章 祭祀与传承 (第3/3页)

前做下的那些事业,使得他死后无一人认可,那他与常人有什么区别?与猪犬又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一种侮辱。”

    “我们祭祀魂灵,就是要做这样一种区别,告诉那些死去的人,他们与别人不一样,他们不是碌碌无为的傻瓜,他们是真正的伟人。”

    刘朗闻言,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接着说道:“大人这么说来,逝者的评价,是由活人决定的咯?”

    “是这样。”刘羡再次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定军山,徐徐道:“不止是他们的评价,还有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梦想。”

    兴复汉室,恢复大汉四百年的盛世与荣光,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他并不是从刘羡开始的。

    从一百年前开始,人们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人。或许这个人是幽州涿郡的一个偏远宗室,或许这个人是河东解县的一个小游侠,或许这个人是徐州仓皇出逃的一个无知孩童,或许是天水群山中前途光明的年轻士人,或许也只是目不识丁的一个农民。

    他们都付出了很惨重的代价,有的人背井离乡,有的人身首异处,有的人家破人亡,有的人尸骨无存。继而因为这些人的死亡,这个梦一度被人认为结束了,他们有很多人,也被认为是愚蠢无比的傻瓜。而刘羡想做的,其实无非就是让世人知道,这个梦还没有结束,那些逝去的人们也不是傻瓜,他们将会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仅此而已。

    刘朗闻言,有些似懂非懂,毕竟这里面还有很多看似简单,实则深涩的东西:逝者既然已经死亡,为何需要活人的评价?活人又为何要影响死后的世界呢?他还不了解传奇与永恒的意思,但他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于是刘朗到底安静了下来,重新获得了耐心。

    祭祀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到了晚上,众人便在定军山下大摆宴席,刘羡与河东的老人们畅谈古今。

    诸葛京对刘羡说:“我们这群人都已经老了,已经帮不上主公什么忙,但如今回到了这里。就是哪怕明日死了,也算死在了故土,死而无憾了。”

    薛懿等人都齐声附和,四十年前亡国之时,他们被强制迁离巴蜀,经汉中进入关中,再抵达河东。走过的道路,其实比今年的路途还要漫长。在那时,任谁都会认为,此生都将成为一名异乡之鬼。可谁能想到呢?就在今天,他们又回到了汉中,简直就像是做梦一样。

    当然,兴奋过去,他们又想到了那些回不来的人,那些死在异乡的老友,那些死在亡国之日的烈士。许多人又不禁悲从中来,泣下沾襟。

    有人说:“能活到今天,上苍保佑。”

    也有人端着酒杯,对远处的武侯墓说道:“真正要祝贺的,还得是昭烈皇帝,诸葛丞相,还有姜维大将军,赵广将军,傅佥将军、北地王他们,请您们都看看,大汉,后继有人了!”

    言语间,他们开始唱起蜀汉大臣秦宓的《远游篇》来,其文如下:

    “远游何所见?所见貌难纪。岩穴非我邻,林麓无知己。

    虎则豹之兄,鹰则鹞之弟。困兽走环冈,飞鸟警巢起。

    猛气何咆厉,阴风起千里。远游长太息,太息远游子。”

    那是秦宓出使东吴时怀念家乡所做,而今一众游子返回故国,如何不能触景生情呢?哪怕他们大多垂垂老矣,嗓音变得沙哑迟钝,哪怕家乡已经不再有认识他们的人,也不妨碍他们仍然是远游的游子。

    听着这歌声,刘羡也想起自己的老师们,他举起酒杯,往地上洒了一杯,又洒了一杯,想起老师的遗嘱,他不禁低声笑了,自己辜负了一位老师的嘱托,但没有辜负另外一位。但他知道,两位老师都会为自己欣慰的。因为他已经是一块厚重而坚硬的巨石,稳如泰山,即使承担着这么多人的愿望,他也能安之若素了。

    当年他们留下来的一点点火星,如今已经顺利地传承下来,成为一把照亮前途的火炬了。接下来,刘羡要搜集更多的薪柴,继续持久而炽热地燃烧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