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章 骁骑营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三百五十章 骁骑营 (第3/3页)

竟还记得自己当年的糗事。

    李骁的目光又看向了另一边:“还有你,穆英……”

    李骁见到说了一些学生当年的事情,瞬间让学生们的记忆拉回到了三年前,乃至更早的时候。

    看向李骁的目光,变得更加亲切、激动。

    不过很快,李骁的语气渐渐郑重:“此次实战考核,你们没让本王失望。”

    “三百多人,剿灭两股马匪,零伤亡,这不仅是大秦教育的成功,你们努力得来的成果。”

    “你们要记住,你们不是普通的少年,是大秦的未来,是华夏的脊梁。”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悠远:“无论你们出身如何,从你们踏入这营地的那天起,你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是北疆的勇士,是大秦的军人!”

    “将来,你们或许会去草原上抵御外敌,或许会去关中守护百姓,或许会成为官吏,带领秦国的百姓耕牧。”

    “但无论你们在哪里,都要记住‘华夏’二字。”

    “这片土地,是炎黄子孙的根,是咱们祖辈守了几千年的家。”

    “本王希望有一天,你们能跟着本王,让‘大秦’的旗帜插遍日月所照之地,让‘华夏’的名号,让四方蛮夷再也不敢轻视!”

    话音落下,学生们齐声大喊:

    “忠于大秦!忠于大王!”

    声音震彻山谷。

    金刀站在李骁身边,也跟着举起小拳头,眼中满是坚定。

    明年,他也要成为这里的一员,像这些哥哥们一样,为大秦而战。

    李骁满意地点头,继续说道:“本王向你们保证,只要你们肯拼、肯学、肯为大秦出力,本王绝不会亏待你们。”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无论你是将军的孩子,还是牧民的孩子,都得凭着本事挣前程。”

    “将来你们中,定会有人成为将军,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栋梁,本王等着你们建功立业的好消息。”

    李骁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学生们眼中的光芒愈发炽热。

    话音刚落,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郑重:“而现在,本王要给你们一份更实在的奖赏,赐予你们一个新的番号。”

    “此番号为‘骁骑营’!”

    李骁的声音掷地有声:“骁骑营,取‘骁勇善战、骑兵先锋’之意。”

    “从今往后,你们便是大秦骁骑营的第一批将士!”

    与此同时,两名武卫军士兵扛着一面战旗和一副战甲走了上来。

    战旗并非七镇秦军常见的任何一种颜色,而是深邃的黑色,中央绣着白色的日月图案,边缘缀着银色流苏。

    在风中展开时,竟透着一股凌厉的杀气。

    另一人则捧着一套布面甲,同样是玄黑底色,甲片边缘刻着细密的云纹,胸口位置同样有日月标识,比学生们此前穿的训练甲胄更显精致,也更具威慑力。

    学生们瞬间沸腾了,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惊喜。

    他们本以为考核结束后只是毕业分配,没想到大王竟直接为他们设立新番号,还赐予专属战旗与甲胄。

    陈牧之紧紧攥着拳头,指节发白,心中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骁骑营?”

    赵烈等人眼中更是闪过一丝惊讶,他们原以为只是给学生们分配番号,没想到大王竟要组建一支全新的部队。

    而李书荣却了解更多的内幕,对着众人小声说道:“按照大王的意思,骁骑营的骨干,由金州武备学堂第一期三百四十六名学生,与大漠武备学堂第一期二百四十五名学生共同组成。”

    “此外,大王还会从民间征召五百余名十六至十八岁的良家少年,再从武卫军中抽调五十名精锐担任基层军官与教官。”

    “凑齐一千两百人,正式组建骁骑营!”

    骁骑营仿照六镇制度,只是在名字上进行了更改。

    目前暂定组建六个百户,其中四个骑兵百户为核心,另外增设炮兵百户、神臂弩百户,辅以工兵队、后勤队、通讯队。

    既能打正面冲锋,也能应对工事攻防、后勤保障等复杂情况的全能型精锐。

    更是一支不同于六镇,完全脱产的职业化军队。

    他走到那套玄黑甲胄前,伸手抚摸甲片,语气带着对未来的期许:“你们这批学生,是骁骑营的根。”

    “武卫军的老兵负责带你们熟悉战场,民间征召的少年则由你们来带。”

    “把你们在学堂里学的骑射、战术、纪律,都教给他们,让骁骑营成为一支真正拧成一股绳的铁军。”

    他看着眼前这群激动的少年,眼中满是深意:“本王对骁骑营的期望,不止于打几场胜仗、消灭多少敌人。”

    “你们要记住,你们不仅是战士,更是大秦军队的‘种子’。”

    “将来,你们中会或许有人成为骁骑营的都尉、百户,甚至更高的将领。”

    “会有人去其他部队担任教官,把骁骑营的作风、战术传遍整个北疆军;会有人带着从这里学到的东西,去守护大秦的每一寸土地。”

    “你们的肩膀上,扛着的不仅是骁骑营的战旗,更是大秦的未来。”

    李骁提高声音,目光扫过每一个学生,“本王希望,十年后、二十年后,当有人提起大秦最精锐的部队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你们——骁骑营!”

    “想到你们曾从这武备学堂出发,带着对大秦的忠诚,带着对华夏的守护,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誓死效忠大王!誓死守护大秦!”

    学生们激动的齐声大喊,声音震得广场上的战旗猎猎作响。

    他们纷纷举起右手,对着李骁与日月战旗庄严宣誓,稚嫩的脸庞上满是坚定。

    骁骑营,在李骁心中还有另一个名字——“教导营”。

    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将这支部队只当作普通的作战单位。

    以学生军为骨干,是因为他们接受过系统教育,可塑性强,能完美执行他制定的战术与纪律。

    吸收民间良家少年,是为了扩大兵源基础,让更多北疆子弟接受正规军事训练。

    而抽调武卫军精锐心腹,则是为了弥补学生军实战经验的不足,形成“老兵带新兵、骨干传经验”的良性循环。

    此刻的骁骑营,不过是一颗种子。

    李骁的计划里,等这批学生军在战场上历经淬炼,真正成长为合格的军官。

    等后续武备学堂的学生陆续毕业,补充进队伍;这支“教导营”便会像大树般生根发芽。

    先从一千两百人的千户扩编为五千人的万户,再成长为万人规模的镇,最终成为大秦军队的核心力量,扛起守护华夏、开拓疆域的重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