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你们要不先听朕把话说完? (第2/3页)
其擅长抓住整个局势的弱点,然后以点带面,最后通过天马行空的手段,调动对手,让对手在疲于奔命之间,不知不觉地便大势已去。”
“便比如这江南,换了寻常人来,自然觉得是铁板一块无从下手。但他竟然敢直接冲到杭州这个腹心之地,以身为饵,悄悄布置下来杭州周边奴变之事,等奴变一成,便能掌握一股颇为强大的力量,同时拿到等闲情况下绝对难以搜集出来的情报。”
“等他回到杭州,用奴变这个事情,弄走了俞翰文,用奴变搞来的情报,砍了谭勇的脑袋,掌控了杭州卫,于是,咱们就自然地都慌了,注意力又被他吸引到了杭州城,结果他这时候,悄悄去接触了许东,将许东拉拢。”
“许东一动,咱们在海上的根本利益就有可能受损,于是,咱们就只能铤而走险使出倭寇这一招。而这一招,也同样被他看穿,遭到了如此一场大败。”
“仔细想想这一路上的事情,咱们完全是被他牵着鼻子走,疲于应对,咱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下一次出招在哪里。而这个局面,会随着他掌握的势力越来越多,能够动用的能量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难。”
“在下想明白了这些之后,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他看着越王,认真道:“我们为什么要被他牵着鼻子走,而不是自己设定战场,让他不得不参战呢?江南,可是我们的主场啊!”
在荀先生的这一番话后,越王很明显地神色一动,精神一振,身子也不自觉地有了几分朝着荀先生的方向倾倒,目光之中带着期待,“先生可有计划?”
荀先生点头道:“从目前的种种情况分析,钦差的下一个目标可能是汪直,但同时,他也有可能是故意营造出这样的态势,想让我们以为他的目标是汪直,从而暗度陈仓。”
“这并非在下胡说,因为他不可能不知道杨志鸿和朱俊达是我们的人,却在他们面前流露出了明显的对汪直的恨意,这很有可能是他在故布疑阵。”
“但就如我们方才那句话,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主动调动他?不管他到底想不想打这一仗,我们就把战场设置在海上,就用汪直这个鱼饵,把他钓出来,然后用一场大胜彻底扳回这一局!”
越王目光炯炯,“如何调动?”
荀先生微微一笑,“想必王爷在许东那边,后手不止那几个已经被许东处置了的刺客吧?”
越王的嘴角荡起一丝笑意。
“那就请先生与本王好生筹划一番。”
江南的海风,还没吹进中京城高大的城墙。
这座雄城之中,依旧充满着让人难安的燥热。
但一处别院之中,被留置在中京城的江南总督俞翰文,却安坐后院鱼池,神色之中不见半分焦躁。
手中的钓竿,沉稳得如同他的内心。
一旁的心腹亲卫安静地站着,偶尔有风吹皱了水面,吹起阵阵涟漪,水面上的涟漪起了又平,他眉心的涟漪却仿佛被永久停留了下来。
他不仅是俞翰文的亲卫,更是俞翰文的嫡亲后辈,虽未科举入仕,但很小便被留在俞翰文身边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的他,那是被当做俞家今后的里子培养的。
俞翰文扭头看着他,“你这眉头皱着给谁看啊?这么悠闲的日子不好吗?”
心腹叹了口气,“二伯的雅量,侄儿学不会,侄儿是真的替二伯担心啊!”
俞翰文呵呵一笑,干脆将鱼竿朝旁边一放,顺便指了指一旁的座位,示意对方坐下,然后悠然道:“你知道我为什么不着急吗?”
“侄儿不知。”
俞翰文开口道:“这些年,江南势大,谁都看在眼里,先帝前前后后,明里暗里动过多少次手,为什么除了最后当今陛下那次,其余鲜有成功的呢?”
心腹想了想,“因为其他人没有齐侯那种天才辅佐?”
俞翰文无语地看了他一眼,“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难不成这世上就他一个齐政独领风骚?”
哼了一声之后,他又放缓了语气,“齐政的确有些本事,卫王信任他敢用他也至关重要,但最关键的是,当时江南需要平息昭文太子之死的风波,故而做了些隐忍。”
“除此之外,哪一次这些雄心勃勃的钦差也好、总督也罢,最后不是灰头土脸滚出江南的。像朱完这种,被腰斩弃市的,也不是个例。”
他端起手边茶盏饮了一口,悠然道:“我为什么不急,因为如今的江南,承平一片倒还好,可若是闹出些乱子呢?比如倭寇进犯,大肆劫掠,残害百姓,提督江南军政的钦差大人无力对抗,那是不是朝廷就会想起我这个江南总督了?”
心腹后辈作为将来俞家的里子,自然也是知晓一些极其隐秘的事情的。
此刻闻言,当即灵光一闪,继而精神一振。
对啊,如今二伯在中京城滞留,钦差在江南无人制衡,江南的人也同样会慌的。
他们这一慌,自然无需二伯说什么,就会想到那个法子。
然后造出声势,让朝廷将二伯放回江南主持大局。
难怪说二伯一点不慌,原来是有这个底牌。
俞翰文重新拿起鱼竿,“如果我所料不差,这几日,江南那边,就该有动静了。”
而仿佛是为了呼应他的神机妙算,一个随从匆匆跑进后院,“大人,宫中来人,请大人立刻入宫觐见!”
离开之前,俞翰文扭头看了侄儿一眼,侄儿的眼中,满是深深的钦佩。
与此同时,顾相在忙碌了一阵公务之后,也正和一位出身江南的下属在政事堂的院子中,慢慢散着步。
“俞士达堂堂的江南总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