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多尺度筛法,这叫一点进展【二合一】 (第2/3页)
恐怕每天办公室都和课堂差不多。
林伟率先注意到徐铭的身影,立刻主动打起招呼。
“徐师弟来了啊。”
话音落下。
张鲁平和刘新杰当即停下说话,连忙抬起视线朝面前的徐铭看去。
“导师好。”徐铭依次问候导师和两位师兄。
“今天过来是有事吗?”张鲁平开口询问依旧毫不掩饰脸上的热情。
哪怕身边还有另外两位学生在。
说完看到徐铭依旧站着,又指向旁边椅子提醒。
“快坐下。”
徐铭这会儿没卖关子,闻言下秒连忙表明自己来意。
“还是毕业论文上的事情,想让导师帮忙。”
“难道是师弟想更换论文的选题?”刘新杰闻言想到什么脱口询问一句。
早在得知徐铭要研究优化筛法的时候,他便不怎么看好认为难度太大。
眼下知难而退及时更换选题,属于很正常的事。
连林伟也点头道:“早换比晚换强,这样还不会影响明年五月份的答辩。”
然他们俩话音才刚落下,张鲁平便撇过去一眼,当即对两人说教起来。
“小徐跟你们俩可不一样。”
“人家对数论筛法的研究是有进展的,这时候怎么会突然更换论文选题。”
他虽说当初和刘新杰的观点差不多,对徐铭要优化筛法没有十足信心,不过这段时间和郑以中交流下来,知道徐铭对研究数论很有天赋。
面对筛法也并非一直原地打转。
所以就果断从原本的担忧转变成期待。
刘新杰和林伟显然不清楚具体情况,听到导师这句话下意识瞪大眼睛。
“师弟。”
“你的毕业论文已经有进展了?”
徐铭迎上两位师兄的吃惊目光,脸上挂着和煦笑容接过话茬回应。
“是有一点进展。”
“我编写了数值程序,今天过来是想用院里的服务器验证思路。”
“探索其中函数的形式。”
刘新杰和林伟,他们两人一个研究生一个博士,怎么可能会不清楚这一步代表什么。
都已经要验证思路,说明核心理论完成的差不多。
只差计算支撑。
这也能叫一点进展?
关键别人不知道,他们则了解的很,徐铭从确定论文选题到现在也才两三个月。
速度属实过于惊人了些。
“难道只是在传统加权筛法上,稍做了升级?”
两人陷入沉默脑海中不断闪过念头时,张鲁平脸上已然开心的笑出褶子。
“好事啊。”
先是不吝啬自己称赞夸奖一句,接着解决关于院里服务器的事情。
“不过咱们数院的服务器,配置相对老了些,远不如信息与工程学部的硬件。”
“我和那边交涉一下,你直接过去就行。”
将导师的话听完,徐铭也很快意识到,自己现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可不单单是数院的人。
既然都被数院和信院联合培养,那使用信院的资源完全是很正常的。
“知道了导师。”
自己的事成功解决完,徐铭便不打算,打扰导师指点两位师兄的论文。
但刚要告辞离开,却又听导师聊起新的话题。
“听郑教授说你要参加高教社杯?”
“郑教授让我暑假当他的建模课助教,想着高教社杯花不了多少时间就报了名。”徐铭点点头如实说出情况。
张鲁平微笑道:
“正常来讲数院参加建模竞赛的比例不低,属于国内培养数学和计算人才的内容,向你这样能提前毕业忙着撰写毕业论文的可是很少。”
“去体验一下倒也不错。”
“你这两个师兄,当年也都报名参加过,可惜只拿到国家一等奖。”
“学生争取把高教社杯奖给导师捧回来,”徐铭听完这几句话脱口回应句。
“这么想就对了。”
张鲁平很是满意的说:“既然参加那就要把目标定在最高奖项上面。”
而旁边还在沉默的刘新杰和林伟,纷纷一副像被抽干力气的感觉,没想到自己这个小师弟除学术厉害,连数学建模竞赛也要超过他们。
作为师兄被师弟全方位碾压,实在备受打击。
其中属刘新杰心态最快平静下来。
毕竟之前几次,导师夸奖徐铭的时候,大多情况办公室内只有他在旁边。
相当于承受了全部精神伤害。
阈值都提升不少。
这次则有师兄林伟帮忙分担压力,自然心里面平衡。
接下来徐铭不再耽搁,同导师和师兄招呼完,就转战前往信息与工程学部。
……
许崇兴得知徐铭要用院里的服务器,那肯定没二话。
当场代表院里答应下来。
但由于忙碌奥运场馆定位系统部署的事,最近这段时间想在学校找到人不太容易。
于是就安排了熟人和徐铭对接。
徐铭虽有段时间没来信院,却也称得上是轻车熟路。
不大一会儿,便在机房所在楼下门口,和郭昊强郭师兄成功汇合。
“终于又见到徐师弟你了。”
“师兄好。”徐铭近前后连忙打起招呼。
郭昊强则没浪费时间,下秒便直入正题,讲起信院服务器的情况。
“今个你运气比较好,刚巧院里没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