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摘取数论最后一颗明珠【二合一】 (第2/3页)
划过草稿纸的声音。
徐铭整个人,此刻已沉浸到数论海洋。
仿佛外界的一切动静都被屏蔽,注意力高度专注。
加上他提前进行了说明,倒也不会有人来打扰,毕竟他目前虽担任燕大教授,以及镜春园内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安排教学,可以随意支配时间进行学术研究。
而在这个过程中,面板上也不断有,新的经验提示信息浮现出来。
只是因涉及最擅长的数论问题,导致数值不高。
——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数学]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3点。】
【经过……】
……
转眼进入九月份。
作为新月份的第一天,对新生来说颇有意义,因为这正是燕大新生报到的日子。
其中最热闹的,则要属燕大数院。
依靠着徐铭带来的影响力,国内各大高校,数学专业报考人数连续增长,今年更是达到高峰,甚至不少参加其他学科竞赛的保送生,都报名选择了燕大数学专业。
使得学院中的保送生和状元数量,又打破新纪录。
从某种程度上讲,堪称是最卷的一届。
“今年我们光华可是又比不上你们数院了,这来报道的学生中光状元数量,都已经快有十个左右了吧?”
各学院集中设置的报名位置处,来自光华学院的辅导员和何文彬交谈着。
言语中难掩羡慕。
以往燕大数学疯人院,虽说在全国闻名,但要论状元和保送生的数量,却是没法和光华相比。
怎奈何今时不同往日,单凭一个徐铭,便让数学专业成为香饽饽。
“还行。”
“就是成绩比着当年的徐教授,还有不少差距。”何文彬闻言笑着一本正经回答。
对方回了个白眼道:“像徐教授那样的天才,全世界你也找不出几个。”
“这点倒是确实,二十二岁的数学教授,以前估计做梦都不敢想。”何文彬仔细想了想深以为意。
话音落下的瞬间,只见一位稚嫩的新生,突然停在眼前满脸憧憬的询问。
“辅导员。”
“军训完徐教授会给我们上课吗?”
伴随这句话响起,周围正在排队报到的数院新生,纷纷抬起头投来期待的目光。
如今对他们这些数学新生来说,其中有不少,都是冲着自己的偶像徐铭,才选择报考数学专业,就是想着以后也能站在国际数学领奖台上,带领国内数学界走向巅峰。
若是能跟着徐铭学习,自身的数学水平,无疑能快速提高起来。
何文彬显然不是头一次,被新生这么询问。
几乎没有任何迟疑,便给出官方回答,说话时脸上始终堆着温和笑容。
“目前徐教授暂时没有教学任务,不过你们如果经常去学校图书馆二楼的话,有可能会遇见徐教授。”
“但记得不要影响到徐教授,以及周围其他同学。”
“另外在特定的时间里,徐教授会进行讲座,届时院里会提前进行通知。”
讲到这里注意到大家脸上的失望,下秒顿时话锋一转提起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不过……”
“徐教授会出席后天的开学典礼,到时候就能见到。”
“谢谢辅导员。”那位新生激动应声。
然后也不再过多耽搁时间,满脸激动的,前往自己所在的宿舍楼。
而旁边被辅导员喊来帮忙的学长学姐,将这幕看在眼里也不由得心生感慨。
“咱们数院真是越来越像疯人院了,这届新生成绩几乎没有一个差的,不知道到时候会卷成什么样子。”
“还好吧。”
“我就不信,再卷还能卷的过徐神,人家当初暑假都坚持每天学习十八个小时呢。”
“太可怕了。”
就在燕大迎接新生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正式通过官方渠道,对今年的杰青入选名单,按照相关规定在网上进行了如期公示。
包括所属单位或机构,以及项目名称。
正常情况下,普通网友并不会,专门去查看这些杰青项目名单。
都是参与了申请面试的人,才第一时间确认结果。
若放在去年,名单公布可能都不会有热度,最多被人发个帖子或在群里聊两句。
奈何和之前情况不同,今年还包括着徐铭的名字。
要知道。
徐铭在数学家大会上,获得首届陈省身国际数学终身成就奖,打破了多项记录为国内争光获得荣誉,本来应该被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才对。
但因忙着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徐铭选择让学校方面推掉了全部的采访。
对媒体来说,无疑是失去了一次热点话题。
现在突然找到这样一个切入点,肯定会进行报道。
指出徐铭入选杰青。
并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为研究课题。
几乎仅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便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们的讨论。
面对徐铭成功入选杰青,在大家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都已经担任燕大教授,可在注意到后面的项目名称后却颇为诧异。
国际数学家大会闭幕还没几天,谁都知道徐铭在一小时报告中,宣布要研究代数几何中的霍奇猜想,向千禧年大奖难题发起挑战,后面克雷数学研究所更是公开发布了正式的邀请。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看都相当于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