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商业化时代的迷茫 (第2/3页)
六月期又要错过了。
陈映真说道:“我跟蓝博洲几人已经抄完了,我相信下一期的《人间杂志》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老陈,等回去了,我先带着人给你订阅几份,增加一下你的销量。”李敖开玩笑道。
陈映真正色道:“那就这样说定了,你不定我可要到报纸上骂你。”
“哈哈哈!”
陈映真又看向三毛:“三毛,你准备回到岛上安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可别忘了给我们投稿。”
三毛的旅行作品在岛上非常受欢迎,陈映真以前就很想约到三毛的稿子。
“没问题,陈主编,只要我有,我到时候给您寄过去。”三毛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汪曾祺说道:“这次的交流会,快成了《人间杂志》约稿会了。”
在众人的笑声中,陈映真无奈地说道:“没办法啊,《人间杂志》是在艰难中求生存,还得大家多多支持。”
“支持,一定支持!”白先勇嘴角勾起一丝微笑。
白先勇是白崇禧的后代,但是实际上早已远离了政治,他并无太过明确的政治思想,对于社会和民众的看法,更多是受到传统文化和基督思想影响后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和人道主义思想。
飞机落地广州白云机场后,一行人就坐上了《花城》准备的车。
李士非和《花城》编辑部的工作人员身穿整洁的西装,刘一民调侃他们不愧是南方杂志的人,穿的就是比北方杂志社编辑洋气。
“我们现在经常去鹏城,鹏城都这样穿,我们呢也就跟上这阵洋风,再说了这是你们来,平常我们就衬衣就打发了。”李士非说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五月中旬的粤省,温度已经抵达三十度。朱霖早就给他准备好了短袖衬衣,来的路上他就换上了。
等到酒店,李士非让人准备了冰镇绿豆汤等解暑饮料,生怕代表团出点什么问题。
“明天咱们交流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明天我们编辑部有部分编辑参加交流,另外还有几名年轻的作家。一民,你到时候得帮衬一下,这群作家年纪小,跟他们交流,我怕不是对手。”李士非忧心忡忡地说道。
“谁啊?”
“苏童和格非!”
刘一民拍了拍李士非的肩膀:“老李啊,你心还真够大的。你想在全国杂志里争一争先锋文学的地位,也不用这样做呀。你也知道,先锋文学不是我写的东西。”
刘一民和汪曾祺等人都对先锋文学不感冒,到时候总不能捏着自己的鼻子帮。
李士非讪讪一笑:“那到时候只能我们这些编辑上了。”
“大学的教授呢?”
“有,不过不多。”
“老李啊,你们可以多谈谈纯文学商业化方式,这是目前全国纯文学杂志都面临的难题,你们要是能够探索出一条路,那才是这个!”刘一民冲李士非竖起大拇指说道。
李士非无奈地说道:“那看来只能如此了,我们内部对于是不是商业化意见分歧很大。”
“老李,你怎么看?”
“我?我知道纯文学重要,但是你说吃不起饭光能喊‘纯文学’口号有用吗?口号又不顶用。现在国家开始推进报社和杂志进行企业化改革,我们身处改革前线,也得跟上改革的步骤。”
李士非是主编,他跟别的编辑不一样。别的编辑喊几句“纯文学”口号容易,但是他不仅要负责杂志销量,还要负责杂志社编辑的吃喝拉撒。
“我理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要是普通编辑,你也可以喊。普通编辑到了你这位置,他也喊不出来。”
“是啊,就是这个道理。我最近一直在了解西方的杂志,看完之后我也很犹豫。《花城》现在在全国叫的这么响,要是砸到我的手里,那真是罪人啊!”李士非苦恼地说道。
李士非帮刘一民放好个人物品,带着他们出去吃饭。
“这都是正宗的粤菜,陈主编,听说你们祖籍是闽省?”
陈映真说道:“对,不过我们清末就到了岛上。”
“那你可要尝一尝,闽省和粤省的菜我觉得差不多,整体的口味有点一致性,但是菜各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