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4章 《绿皮书》票房创新高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04章 《绿皮书》票房创新高 (第1/3页)

    刘一民在人艺一直待到下班,跟曹禹讨论如何修改作品。期间曹禹把编剧刘锦云喊到办公室里,共同参与讨论。

    不过更多时候,是刘一民和曹禹在讨论,刘锦云更像是在旁听。作为人艺目前重点培养编剧,曹禹目前在刘锦云身上倾注了许多心血。

    去年刘锦云写的《狗儿爷涅槃》,成为人艺去年成绩较佳的话剧作品之一,也是现实主义作品拥有旺盛生命力的又一见证。

    《狗儿爷涅槃》讲述了一名叫做狗儿爷的农民与土地打交道的几十年历史,从贫农到解放后参加土改、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制,写出了一名农民对于土地的眷恋。

    等剧本修改完毕,曹禹望向刘一民说道:“说起来,锦云同志还是你的师兄。”

    刘锦云接话道:“我是58级燕大中文系的学生,不过万院长,一民叫我师兄,我脸上臊得慌啊。”

    “哈哈哈,师兄不一定要比师弟厉害嘛。一民,锦云同志从燕大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又到公社干过,还当过大队干部,所以对农村工作非常了解。这也是为什么《狗儿爷涅槃》能够写的如此情真意切,你们两个以后可要多多交流。”曹禹笑着说道。

    “师兄,以后还请多多指教。”刘一民笑道。

    刘锦云赶紧说道:“指教不敢当,要指教也是你指教我嘞。《狗儿爷涅槃》写作的时候,我也参考了《狼烟北平》,以一个历史小人物为主线,串联起几十年的历史,以个人的经历和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化。”

    刘锦云以《狗儿爷涅槃》这部剧本为出发点,跟刘一民讨论了一下如今的农村变化,以及文学如何去反映农村变化。

    “如今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但是暴露出来的矛盾也多。这些矛盾就是文学的切入点,而文学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将会指导现实。”刘一民说道。

    “一民同志,听说你们大队现在发展的很好?”刘锦云好奇地问道。

    “我们大队主要是做炒货,去年各大媒体报道之后,今年销量增加迅速,生产规模比以前扩大了数倍。”刘一民将自己所知的情况告诉了刘锦云。

    李兰勇的事迹就是大队炒货的活招牌,通过各级媒体的宣传,大队的炒瓜子现在都卖到沪市和鹏城等大城市了。

    “你们大队出了两个能人啊,一个是你,一个就是领着大家往前奔的年轻人。”刘锦云感叹道。现在农村经济盘活,心眼子活的都在挣钱,但不是每个大队都有人领着干,也不是每个大队都有干一番事业的条件。

    “不管是发展好还是发展不好的农村,都暴露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中国的乡土作家,往往喜欢展现农民‘愚’的一面,我也希望作家能够在暴露问题的时候能够展现农村积极的一面。”

    从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再回首看待农村的时候,他们眼里的农村已经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而是一个批判对象。

    “积极的事情写好非常难啊!”刘锦云打了一个比方:“骂声容易引起共情,不管对不对,总有人跟着你一起骂。他们或许不是真的想要骂被骂的对象,只是发泄一下心中的怒火。

    但是赞扬声要引起共情可太难喽。”

    三人在办公室里一直坐到下班,送走刘锦云,曹禹点评了几句:“《狗儿爷涅槃》估计要获得下一届剧本奖喽,在农村工作过或者从农村出来的人,写的农村才是真正的农村。”

    《狗儿爷涅槃》在人艺开始排练的时候,导演林兆华带着人到昌平农村体验了小半个月。

    走出办公室,刘一民将改好的剧本递给了夏淳。于是之告诉刘一民,今天已经下班,剧本费明天才能领。

    刘一民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晚上,刘一民和朱霖带着两个小家伙到木樨地吃了一顿饭。

    两个小家伙一口一个“奶奶”乐的李玉如合不拢嘴,曹禹专门到书房写了一幅字,是《诗经》里的句子,祝福两个小家伙平安喜乐,渡过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