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9章 外媒:我们把刘想的太好了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09章 外媒:我们把刘想的太好了 (第2/3页)

得心应手。

    等到八月中旬,这剧本就能上映了。

    7月15号,刘一民开车带着一家子人抵达北戴河,他们这次仍然是租了一个院子。

    两个小家伙抵达海边后玩的非常开心,刘福庆、杨秀云和朱父三人寸步不离的在旁边守护,生怕出现问题。

    偶尔刘一民和朱父会带着两个小家伙去学游泳,说是学游泳,其实就是系着游泳圈在近海的玩耍。

    刘福庆和杨秀云不会游泳,他们就坐在岸边等。

    “爸,你水性挺好啊!”刘一民冲着从远处游回来的朱父说道。

    “那是当然,年轻的时候喜欢游。上班后就不怎么游了,大庭广众之下往湖里跳,不雅观。”朱父将用手擦了擦脸上的水。

    “爸,你看着两个小家伙,我来试一试。”刘一民游了一会儿,但朱霖不在,他游的实在无聊。

    两人抱着刘雨和刘林回到沙滩上,刘福庆和杨秀云将牛奶和零食递了过来。

    “爸爸,人好多呀!”刘雨接过牛奶,眼睛笑成了月牙。

    “开心吗?”刘一民用手擦了擦刘雨的眼角。

    “开心,我还要游泳。”

    刘林则不愿意再下水,而是撅着屁股在沙滩上挖城堡。

    朱父悠闲地躺在椅子上:“此情此情,我不禁想吟诗一首。”

    “还是亲家文化水平高,时不时就能吟一首。”刘福庆乐呵呵地说道。

    刘一民听到刘福庆的话乐了,脸一扭冲着其他人笑了起来。

    在北戴河的日子里,旁边创作之家的同志偶尔会过来邀请他们去创作之家吃饭。

    如今创作之家的日式危楼已经被拆除,作协书记汤达成弄来了一笔经费,将创作之家进行了整体改造。

    刘一民在这里见到了休假的张广年,张广年在写一篇回忆录,主要内容是他在救亡年代的经历。

    知道刘一民也在北戴河后,他时不时的就跑到院子里跟他交流。

    “一民,你觉得我的回忆录应该怎么写?”张广年皱着眉头问道。

    “回忆录嘛,应该实事求是。”

    张广年自嘲地说道:“话虽如此,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啊,总是想美化一下自己。”

    “哈哈哈,老张,你能想到这一点,就说明你已经在实事求是了。”刘一民笑道。

    张广年摇了摇头:“难啊,文人也免不了俗。心里能批判自己,但是笔尖很诚实。”

    “老张,你不用急着写回忆录,你身体多好啊。”

    张广年如今七十多岁了,几年前还做了一次癌症手术。自从卸任作协书记后,现在精神状态比以前好多了。

    “你在写什么?”张广年好奇地问道。

    “写一篇,顺便写一写上次的北美和拉美之行。”

    张广年看刘一民还没完成,忍住心里的好奇:“等你写完我再看,看一半心里空落落的。另外最近创作之家估计会来不少作家,你要是有兴趣,就去跟他们交流交流。

    要是没兴趣就算了,我知道你,有时候不太喜欢凑热闹。”

    “不是不太喜欢凑热闹,是坐在一起夸来夸去没什么意思。”刘一民失声笑道。

    “哈哈哈,你倒是直白。”

    张广年看到刘雨和刘林晃晃悠悠的走进来,连忙张开胳膊:“来,让我抱抱。一民,这俩该上幼儿园了吧?”

    “是该上幼儿园了,9月份开学就到燕大上课。”刘一民将刘雨抱起放在腿上。

    “他们两个保准学习好,你跟朱霖同志都聪明,老子英雄儿好汉。”

    刘雨和刘林想出去,于是张广年跟刘一民各抱着一个朝外面走去,直到太阳落山,两人才回来。

    “老张同志,明天我要回京一趟,有没有东西需要我带?”

    “你回京干什么?”

    “回文研所有点小事,文研所第三届文学教师培训班名单已经定好,我得让文研所尽早发通知。另一方面,这一届学生的论文我得批改打分。”

    “这样啊,我倒是没什么需要带的。我现在老了,躲在这里一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