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章 请带我回家(5K大章,白天还有)  我的时代197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章 请带我回家(5K大章,白天还有) (第2/3页)

府。但是出于当时的国际舆论压力,以及北部邻居的压力,我们宣布达到教训猴子的目的,开始撤军。

    第二部分就是十年之战。这十年,其实一直都是在兔猴边界的山区的战斗。可为何进行了十年之久?这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

    这是少有的兔鹰政府都不愿提起的事情

    原因就是高棉的波波实在是太离谱了一点。

    说真的,波波确实很烂的。但猴子国也绝对不是解放高棉人民的好人。

    ——

    第二天清晨,东风县飘起细雨,许建军天不亮就起了身。

    他换上洗得笔挺的军装,仔细将黄思源的搪瓷缸用红布包好,连同迭整齐的军帽、磨破的笔记本一起放进军用挎包。

    纱布渗出的血迹已变成暗红,他却像没察觉似的,只盯着墙上的挂历发呆。

    “哥,我跟你一起去。”许成军端着早饭进来,见他对着烈士证明发呆,心里叹了口气。

    许建军昨天整晚睡过安稳觉,夜里总被噩梦惊醒,嘴里反复喊着“思源快躲”。

    许建军抬眼,眼底带着红血丝,沉默几秒,点了点头。他原本想自己去,怕黄家人的眼泪勾得他撑不住,可成军跟着,倒像是多了个能扶着他的人。

    他把证明折好放进挎包:“这次把抚恤金交了,再跟叔婶说说话。”

    “都听哥的。”

    他声音很轻,“上次太乱,好多话没说清。”

    陆秀兰塞给他们一篮白面馒头:“跟你婶说,这是按她教的法子蒸的,让她尝尝。”

    许志国站在门口抽着烟,末了只道:“别劝太多,听他们说。”

    乡间土路被晒得松软,许成军骑着自行车,许建军坐在后座,军用挎包紧紧贴在怀里。

    路过村口时,许建军突然说:“去年这时候,我跟思源在这歇脚,他说打完仗就回家种果树,让他娘别再种玉米了。”

    “哥,思源哥以前总护着我,”许成军没话找话,想帮大哥松松心里的结,“记得我上小学那回,被邻村的孩子欺负,他背着我跑了二里地,还跟人说‘许成军是我弟,谁动他试试’。”

    许建军喉结滚了滚,声音沙哑:“思源一直这样,心热,护着身边人。当年去三线,我跟他说家里还有爸妈要照顾,他说‘我爸妈身体好,你放心,我跟你一起去’;后来参军,他又说‘你去哪我去哪,咱兄弟俩一起保家卫国’。”

    后面的话没说出口,风里却多了层哽咽。

    许成军看着大哥微沉的左肩,想起昨天看到的那些伤疤。

    “军人”两个字不是军装和勋章,是伤疤里藏着的故事,是再也回不来的兄弟。

    黄家村的白幡还在,却换了新的,在风里轻轻飘。

    黄尚喜正蹲在院门口编竹筐,竹条在他手里翻飞,看到他们,手里的活计顿了顿,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草屑:“来了。”

    院里静悄悄的,黄母坐在屋檐下晒豆角,竹匾里的豆角绿得发亮,是黄思源生前最爱吃的。

    她抬头见是许建军,手里的豆角掉了两颗,却没像上次那样哭,只是把竹匾往旁边挪了挪,腾出块地方:“坐吧,刚晒的花生,尝尝。”

    许成军注意到,堂屋的桌上摆着黄思源的照片,换了新的相框,旁边放着他的军功章,擦得锃亮。

    第一次来时散落的遗物被整齐地摆在木箱里,箱盖上压着块红布。

    “这是部队寄来的抚恤金和烈士证明。”

    许建军掏出文件递过去,手在微微抖动,“还有……这是思源的入d志愿书,部队说他牺牲前刚通过考察。”

    黄尚喜认得字不算多,但还是接过文件,戴上老花镜逐字看,手在“黄思源”三个字上反复摩挲。

    阳光落在他花白的头发上,银丝闪闪,却没掉一滴泪,只是看完后把证明折得方方正正,放进贴身的口袋:“我儿是d员了,好,真好。”

    黄母端来两碗糖水,红糖沉在碗底,甜香漫开。

    她把一碗推到许建军面前:“你上次说,思源在部队总念叨我做的酱菜?”

    许建军猛地抬头,眼眶红了:“是,他说婶做的酱黄瓜比部队的咸菜香,本来这次探亲.”

    “我腌了一坛子,在灶房呢。”

    黄母起身往厨房走,脚步比上次稳些,“你带回去,配馒头吃。”

    路过堂屋木箱时,她伸手摸了摸箱盖的红布。

    里面除了那个搪瓷缸,还有一枚二等功勋章、一本磨破了封皮的笔记本,还有半块没吃完的压缩饼干。

    那是黄思源出发前揣在兜里的,说“万一饿了,留着垫肚子”。

    堂屋里坐着黄思源的姐姐黄思慧,手里拿着件没缝完的蓝布褂子,针还插在布上;妹妹黄思雨才七岁,躲在姐姐身后,怯生生地看着许建军,眼神里满是期待。

    黄思慧拿起那本笔记本,翻开第一页,是黄思源工整的字迹:“我是黄思源,要当最好的兵,护好国家,护好家人。”

    她的眼泪掉在纸页上,晕开了墨迹,“弟上次写信还说,等打完仗,就带我们去县城买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