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组会和再登《学报》头条?  我的时代197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十七章 组会和再登《学报》头条? (第1/3页)

    “题跋文?”

    章培横摩挲着纸页,心里犯嘀咕。

    这年头学界研究宋代文学,要么盯着词坛四大家的豪放婉约,要么抠着古文运动的脉络,题跋这“边角料”文体,多是用来补正史事的,谁会把它当“文学文体”来研究?

    他耐着性子往下读,开篇第一句就让他坐直了身子:“题跋非附,而是宋代文人最自由的心灵载体——无古文‘载道’之缚,无词‘言情’之范,是真我之直接呈现。”

    钢笔尖无意识地在页边划了道线。

    他想起去年给研究生上“宋代文体研究”课时,自己还说“题跋为史料之辅,文学价值有限”,此刻竟被一个研一学生的观点撞得心头一震。

    不过是许成军,倒也是能理解。

    毕竟一篇古代文学现代转化惊的几位教授都动了收徒心思的许成军!

    再往下读,更让他惊讶的还在后头。

    许成军不仅分析了苏轼题跋的“口语化灵动”与黄庭坚的“书卷气凝练”,还挖出了《东坡志林》里几则未被注意的题跋。

    比如苏轼被贬黄州时为友人《秋江渔父图》题的“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竟被他和苏轼《定风波》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勾连起来,说这是“困境中豁达心境的双重写照”。

    最让章培横心跳加速的,是文献引用。

    许成军提到“日本静嘉堂文库藏《东坡志林》宋刻孤本”里的异文,还标注了“民国间傅增湘手校稿本可证”。

    这些文献,复旦图书馆的善本室都没有,他也是去年去京城图书馆查资料时偶然见过傅增湘的校稿,许成军怎么会知道?

    更别提文中还引用了几则《全宋文》未收的黄庭坚佚跋,说是从“浙江义乌黄氏家谱”中钩沉的,这更是连他都没听过的新鲜材料!

    “啪”的一声,章培横手里的钢笔落在桌上。

    他顾不上捡,这小子写点东西要吓死人是吧。

    许成军竟还从“物质文化”视角切入。

    说黄庭坚题跋中反复提到的“墨”“砚”,不是简单的器物描写,而是文人以艺抗命的精神象征,还对比了《山谷题跋》与《宣和画谱》里的记载,论证得严丝合缝。

    “研一学生的水平?”

    章培横喃喃自语,眼里满是难以置信。

    “就你是许成军也不不行吧?”

    他做宋代文学研究二十多年,自认为对题跋文献也算熟稔,可许成军这篇论文,不仅视角是全新的,连文献都挖得比老学者还深,甚至隐隐有了“文体重新定位”的学术高度。

    他再也坐不住,抓起论文就往隔壁王水照的办公室跑。

    也不管许成军在不在这。

    把许成军看的一愣一愣的,要不我走?

    章培横走到一半,突然想起来许成军:“没事你先回去,我待会找你。”

    王水照正对着《苏轼诗集》校勘异文,见章培横闯进来,还以为是急事,抬头就问:“怎么了老章?”

    “你快看这个!”

    章培横把论文往桌上一拍,声音都有些发紧,“许成军的宋代文学论文,写题跋的,你看看他这文献、这视角!”

    又是许成军?

    这小子最近可是够忙的,又是宋代文学、又是文学社。

    得催催许成军早点做学术谱系研究啊。

    回头这小子忙起来,再把这事忘了!

    王水照放下放大镜,拿起论文细细读。

    起初还端着教授的沉稳,读到一半,脑子都大了。

    “他竟用了静嘉堂的孤本?还有黄氏家谱里的佚跋?”

    王水照指着文中的引文,转头看向章培横,“这材料,咱们复旦都没藏,他从哪找的?”

    “我也纳闷!”

    章培横坐到桌边,手指点着“生命意识”那部分。

    “你看他分析苏轼题跋里的‘自嘲’,说那是‘外圆内方的生命智慧’,这解读比现在学界的‘豪放词研究’深多了!还有黄庭坚的‘以艺抗命’,把题跋和文人心态勾连,这思路太新了!”

    两人对着论文讨论了半个多小时,连下班铃响了都没听见。

    王水照最后合上论文,感慨道:“这篇论文,填补了宋代题跋文学研究的空白啊!别说研一,就是资深学者,也未必能写出这深度。老章,你这师弟,是块做古典文学的好料子!”

    他说话不无调侃,你学生可变师弟了啊~

    章培横纯当没听见,猛地站起来:“不行,我得找许成军问问!还有,这篇论文得在系里开个研讨会,让大家都看看——宋代文学研究,还能这么做!”

    他攥着论文往淞庄宿舍跑,路上碰到中文系的老教授陈武发,也没顾上寒暄,只喊了句“陈兄,回头给你看篇好论文”,就匆匆跑远了。

    “诶”

    看着章培横急匆匆的模样,陈武发一头雾水。

    啥论文啊?

    苏连城的先秦文学研究?王水照的元代文学研究?

    还是北大那帮玩意的现当代文学研究?

    这老章!

    淞庄201宿舍里。

    许成军刚回宿舍没多久,正跟室友们讨论明天招新流程,就听见敲门声。

    开门一看,章培横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他的论文,额角还带着点汗,显然是跑过来的。

    “成军!”

    章培横把论文一撂,语气又急又激动,“你这论文是怎么写的?静嘉堂的孤本、黄氏家谱的佚跋,你从哪看到的?还有你这‘生命意识’的视角,是谁给你提的思路?”

    这一幕看的201的牲口们眼睛都直了。

    这章教授上课多严他们是知道的,合着到你许成军这不是这模样?

    许成军早有准备,笑着递了杯热水:“章师兄,我之前在合肥图书馆查资料,偶然看到过傅增湘的校稿复印件;黄氏家谱是我老家亲戚帮忙找的,说里面有黄庭坚的佚文;视角是我读苏轼、黄庭坚的题跋时,总觉得他们写得特别‘真’,就试着从心境入手分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