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钟山》邀稿 (第1/3页)
夕阳西下时,演出还在继续,歌声、笑声、掌声混在一起,飘在军区的操场上,飘在1979年的风里。
许成军看着眼前的场景,手里拿着老兵给的弹壳摆件。
这慰问演出还挺好的。
没有华丽的舞台,却有最真的情。
没有刻意的煽情,却有最动人的真。
而《军中绿花》这首从后世借来的歌,此刻在这片军绿里,真正扎了根,成了属于这些战士的歌。
许成军的《军中绿花》落幕后,掌声响了足有三分钟才渐渐平息。
主持人小杨走上台,笑着擦了擦眼角:“这歌啊,把我都唱哭了!不过接下来的节目,也照样精彩,咱们接着往下看!”
第一个接上的是军区文工团的舞蹈《洗衣歌》。
六个穿蓝布衫的姑娘提着木盆上台,踩着轻快的节奏转圈,木盆里的“水花”跟着晃,活像真在河边给战士洗衣裳。
台下的老乡们最先鼓掌,王大娘还跟着哼起了调子。
这是她年轻时在村里常听的歌,没想到在军营里又听见了。有个战士凑到旁边战友耳边:“这舞比咱训练时的队列好看多了!”
逗得旁边人直乐。
接着是陶雨玲的话剧片段,选的是《柳堡的故事》里“二妹子送鞋”那段。
她穿着灰布军装,手里攥着双布鞋,走到台边对着“战士”说:“你可记着,天冷了就穿上,别冻着脚。”
声音柔得像棉花,台下的老兵们都静了。
好些人当年就是看着这部电影参的军,此刻再见“二妹子”,眼里满是回忆。
演完后,陶雨玲鞠了个躬,笑着说:“这鞋啊,是给所有保家卫国的战士们的!”
台下立刻响起掌声,有人喊:“陶老师,再演一段!”
再往后是战士们自己的节目。
三连的王小虎和两个战友说快板,题目叫《练兵忙》。
“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夸夸咱连的好小伙,练兵劲头大!”
王小虎的板儿打得没李班长熟练,却胜在实在,把早上出操、晚上站岗的事儿都编了进去,“五公里越野不掉队,射击十环不偏差”。
每唱一句,台下战士就跟着喊“好!”。
连刘首长都跟着拍手,点头说:“这小伙子,把连队生活唱活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全体演员和战士大合唱《歌唱祖国》。
刘小庆和陶雨玲站在前排领唱,声音响亮。
陈沖躲在后面跟着小声哼。
唐果强则站在战士中间,学着他们的样子挺胸抬头,唱到“越过高山,越过平原”时,嗓门格外大。
许成军抱着吉他,轻轻拨着和弦伴奏,煤气灯的光落在所有人脸上,军绿、蓝布、碎花衫混在一起,像一幅热闹的画。
合唱结束时,天色已经黑透了,操场四周的马灯都点亮了。
刘首长站起身,整理了下军装,朝着舞台走过去。
张部长赶紧跟在后面,战士们也都站了起来,操场瞬间静了。
刘首长先跟陶雨玲握了手,笑着说:“陶同志,多少年没见你演‘二妹子’了,还是那么有劲儿!”
陶雨玲握着他的手,连说:“首长过奖了,能给战士们演,我高兴!”
接着是刘小庆和陈沖。
刘小庆还带着点舞台上的热乎劲,握着首长的手说:“首长,下次有慰问,我还来!”
陈沖却有点紧张,手都没敢使劲,小声说:“首长好,我……我演得不好,还得再学。”
刘首长拍了拍她的肩:“年轻人,敢站在战士面前演,就好!”
到唐果强时,他更拘谨了,双手握着首长的手,连说:“首长,我今天跟战士们学了不少,以后演军人,肯定更像!”
刘首长点头:“要多跟战士们聊,演兵就得懂兵!”
最后轮到许成军。
刘首长握着他的手,力道不轻不重,眼里带着笑意:“许同志,《军中绿花》唱得好啊!把战士们的心里话都唱出来了。”
许成军笑着回:“都是战士们的故事好,我只是把它编成了歌。”
旁边的吴强也跟着说:“成军这孩子,心思细,能懂战士们的苦,《红绸》也是这么写的,战士们都爱读。”
这老大哥也是出于好心。
《军中绿花》说大了你是动摇军心也不为过。
帮着找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