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江城穿越之录音笔里的真相  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江城穿越之录音笔里的真相 (第2/3页)

作秀,别让别家抢了先!” 他赶紧收拾采访本,抓起录音笔就跑,忘了拿桌上的保温杯 —— 我追出去时,看见他正往养老院方向跑,颈后的颈椎贴露了一角,在风里晃。他的衣柜里,藏着件没拆封的亲子冲锋衣,是他妻子去年双 11 买的,标签上还贴着女儿写的便签:“爸爸,等你有空,我们去露营”;采访本最后一页,永远夹着女儿的幼儿园接送卡,他怕自己蹲守忘了接孩子,每次出门前都会摸一摸。

    扫咖啡馆门口时,我捡过他扔掉的金银花茶包,上面用马克笔写着 “今日任务:核实苏晓公益(9 点);拍《风起长安》路透(14 点);写公益稿(20 点);支出:早餐 8 元 + 午餐 15 元 + 给妻子买润唇膏 20 元 = 43 元;提醒自己:今晚一定陪女儿读绘本”。那天早上,他在咖啡馆买了本《小美人鱼》,说 “今晚不管多晚,都要给女儿读”,可最后还是因为临时要补拍公益后续,加班到晚上 10 点,绘本最终没读成 —— 第二天他来拿保温杯时,眼底的红血丝藏都藏不住,却还笑着说 “明天,明天一定陪她”。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咖啡馆玻璃门上打盹,梦里全是他按录音笔的 “咔嗒” 声与敲键盘的 “哒哒” 声。晨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在他的新闻清单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他写在上面的线索关键词。

    二、录音笔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醒来时,颈椎传来一阵刺痛。我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坐在咖啡馆的固定座位上,手里攥着李默的采访本,手机在冲锋衣口袋里震动不停 —— 早上 7 点,他妻子发来的消息:“阿默,女儿今天幼儿园有‘亲子阅读’活动,她非要你去,说要听你现场读《小美人鱼》,我今天有公开课,实在走不开”;线人发来的消息:“苏晓今早 8 点去城西养老院,带了好多物资,应该是真公益,地址发你了,再不去就来不及了!”

    窗外天刚亮,咖啡馆里只有我(原来的店主)在打扫卫生,冷风吹过,带着金银花的清香。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李默。

    摸向颈椎,昨天蹲守影视基地的疼痛还在,一按就像针扎;左手的保温杯倒在桌上,金银花茶洒了点在采访本上;冲锋衣内袋里,女儿的简笔画硌着胸口,塑封膜边缘磨得发亮。采访包抽屉里,压着三份 “职业难题”:工作的 “报道要求”(红色标注 “8 点 - 10 点:养老院采访,拍真实画面 + 录苏晓访谈,核实公益频率;14 点:影视基地拍路透;20 点:写公益稿,客观呈现,不添无关内容”)、家庭的 “牵挂线索”(“女儿亲子活动:让妻子录视频,晚上补读;给妻子送润唇膏(她办公室在幼儿园旁边);录新故事进录音笔”)、身体的 “警报信号”(“颈椎反弓:戴护颈枕;眼睛酸胀:戴防蓝光眼镜;没胃口:早餐吃个三明治”)。

    我摸向冲锋衣口袋里的零钱,昨天发的稿分剩 300 元,给母亲买了盒降压药花了 120 元,还剩 180 元 —— 给妻子买润唇膏要 20 元,给女儿买新绘本要 35 元,剩下的 125 元留着应急,心里像压着块石头,既怕错过苏晓公益的真实画面,又怕女儿因我失约难过。

    早上 7 点 40 分,我赶紧穿上护颈枕,背着采访包往养老院跑。蹲在养老院门口的树后,调整录音笔参数,等苏晓出现 ——8 点 10 分,她带着志愿者搬物资,没带助理,也没通知其他媒体,我赶紧按下录音键,抓拍她给老人剪指甲的画面,颈椎的疼痛让我忍不住扶了扶脖子,心里默念 “真相最重要,不能让读者被‘作秀’的说法误导”。

    上午 9 点半,苏晓的团队发现了我,拦住不让拍:“我们是私人公益,不需要报道!” 我赶紧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