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盛长柏自请外放,紫宸殿封赏  人在知否:执掌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36章 盛长柏自请外放,紫宸殿封赏 (第1/3页)

    王若弗拧着眉头,神色有些复杂。

    盛纮捋须道:“不知情也正常,军中通信本就不易,音讯阻隔是常有的事。”

    “我若不是多方打听,几次核查,也不敢相信军报上的人会是卫三郎。”

    卫恕意温婉一笑,眼下闪过一抹欣慰。

    “三弟他素来是个有主意的,当年一言不发就投了军,家中如何劝说也留不住他。”

    “妾身只愿他能早日平安归来。”

    盛老太太听到此话,笑着招呼柳哥儿到跟前来。

    “难怪咱们柳哥儿平日总爱舞刀弄枪,原来有个这般英武的舅舅在。”

    “当真是血脉相承。”

    柳哥儿扬起小脸,略有些茫然的看向老太太,对这位舅舅,他只觉得有些陌生。

    “待卫三郎和远哥儿回京,咱们可得关上门在院里好好庆祝一番。”

    盛纮点头道:“母亲说的是,儿子正有此意。”

    一个月前,盛长枫已经和礼部侍郎柳大人家中女儿成亲,婚仪一切从简。

    一是盛纮日夜忙于粮道诸事,实在无暇顾及太多。

    二是柳家不想女儿的婚事再横生枝节,几次放下脸面,遣人上门催促从速完婚。

    此前柳蒋两家定亲之事,通汴京城知道的大有人在。

    若这会儿大操大办,隆重嫁女,这在蒋家看来,颇有种在打自己脸面的意思

    一同在朝为官,柳大人不想和蒋家闹僵,因此,柳家操办的亦是颇为低调。

    三来,王若弗素来瞧不上盛长枫,若非海朝云顾及盛家颜面,担心婚事过于寒酸惹人议论,多次从中周旋,只怕办的还要简单些。

    自打柳玉芙进门这段时日,她把盛长枫身边的通房一个接一个的遣散。

    为保全自己的名声,只给他留了个相貌稍微逊色些的可儿在身边伺候。

    此番举动,正合盛纮的心意。

    盛长枫起初不同意遣散通房,一气之下闹到盛纮那里,一顿板子挨下来,也只得乖乖听从。

    在柳玉芙日日督促与劝说下,盛长枫彻底认清眼下形势。

    逐渐收心养性,开始埋头苦读,准备下届的春闱。

    一直沉默不语,端坐在紫檀圈椅上的盛长柏,端起杯盏,轻声道:“父亲,儿子打算等翰林期满后,自请外放西北,赴我朝新定之疆,安民理政。”

    “你说什么?!”王若弗和盛纮不约而同的惊呼一声,目光直直盯着他。

    盛长柏被他们吓的手腕一颤,杯中的茶水险些泼了自己一身。

    “长柏,你可是官家钦点的庶吉士,就算要外放,也应当是为父去才是。”

    在盛纮的计划中,他理应在翰林院继续磨个三五年,直到入詹事府。

    循着翰林、詹事、六部侍郎的路子,一步步升上去,将来便可顶着官家钦点的大学士头衔,顺顺当当入内阁辅政。

    这是最为稳妥和清贵的一条路。

    如果外放地方,以他如今的品级和出身,多半从一州知府做起。

    官场历来重内职轻外任,除非在地方立下平定叛乱,疏浚河工这等不世之功。

    不到转运使或安抚使这等封疆大吏的级别想入阁,几乎是痴人说梦。

    虽说翰林官员到一定官位后,也会外放历练,但这根本不是一码事。

    前者任期一满便能回朝,官职还能往上升一升,可后者却要走不少弯路。

    “是啊,柏儿,西北风沙大,听说冬日里头寒风刮在脸上跟刀子似的。”

    “你这一去,还不知要受多少艰辛。”

    “当年你爹爹在灵州任职时的苦楚,我这辈子都忘不掉。”

    王若弗攥紧帕子,满心舍不得的看着盛长柏。

    老太太倒是神色镇定,她清楚盛长柏的性子,若不是深思熟虑后,绝不会开口提起此事。

    “外任西北虽艰辛,可确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儿子愿以一身所学,经略边陲,抚定流民,重整田亩,不负殿下对咱们盛家的恩情。”

    “儿子心意已决,还望父亲母亲应允。”说罢,盛长柏郑重其事的站起身拱了拱手。

    盛纮拧了拧眉头,心中暗暗权衡一番后,只得点头道:“既如此,为父就替你留在京中好好经营,你若在外头需要助力,家中自有呼应。”

    “谢父亲成全。”

    接着,盛长柏又将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