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印度洋畔的桑香:海蓝红纹与棕榈温室 (第2/3页)
用小刀切开根部,里面已经发黑发臭:“是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高温高湿让病菌繁殖得太快。幸好我们带了猴面包树的枝条,现在就得开始嫁接。”
    当晚,支援队在桑园旁的茅草屋召开会议,制定了“热带桑蚕复兴计划”,分三步走:
    1. 培育抗腐桑苗:用猴面包树的根系与联盟的抗寒桑苗嫁接,提取猴面包树树皮中的抗菌物质,涂抹在桑苗根部,抵御根腐病;
    2. 复活红纹染技艺:阿琳和阿依莎跟着姆瓦纳学习传统染法,再结合蓝丝和金线,改良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海蓝红纹染”;
    3. 修复贸易节点:赛义德协调波斯、威尼斯商船,重启桑给巴尔与印度洋沿岸的丝绸贸易,在码头建一座“印度洋桑蚕交易站”。
    第二天清晨,守苗爷爷就带着小石头和当地农人钻进了桑园。他先教大家挑选猴面包树枝条:“要选直径三厘米的一年生枝条,上面得有三个芽点,这样嫁接成活率高。”说着,他用嫁接刀在桑苗根部切出一个楔形切口,将猴面包树枝条削成对应的形状嵌进去,再用浸过猴面包树汁液的麻布缠绕固定:“这汁液能杀菌,还能促进接口愈合,比硫磺水更适合热带气候。”
    小石头则忙着搭建棕榈温室。他用当地的竹子做支架,顶部铺上两层棕榈叶:“第一层挡太阳,第二层留缝隙通风,这样温室里的温度能比外面低五度。”接着,他在温室四周装上竹编通风墙,墙上嵌着联盟带来的温湿度传感器:“等传感器显示湿度超过80%,通风墙就会自动打开,再也不怕桑苗闷坏了。”
    可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就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袭击了桑给巴尔,狂风掀翻了好几座棕榈温室的顶,雨水灌进桑园,刚嫁接好的桑苗又泡进了水里。当地农官急得直跺脚:“每年雨季都会有台风,我们以前种桑苗,每次台风后都要重新种,根本来不及!”
    风澈看着被吹断的棕榈叶,突然想起赛义德说过桑给巴尔的渔民会用红树林树干做船:“红树林的树干耐腐抗风,我们可以用它来加固温室支架!”众人立刻行动起来,砍来红树林树干做支架,顶部铺上三层棕榈叶,还在温室四周挖了排水沟,将雨水引入附近的盐沼。
    几天后,当守苗爷爷看到温室里的桑苗抽出嫩绿的新芽时,终于松了口气:“你们看,这新芽的边缘带着淡淡的红纹,是猴面包树和桑苗融合的迹象,以后长出的桑叶,蚕宝宝吃了肯定健康。”
    与此同时,阿琳和阿依莎也跟着姆瓦纳学起了红纹染。每天天不亮,她们就跟着老人去海边砍红树林树皮,姆瓦纳教她们挑选树皮:“要选向阳面的树皮,里面的单宁多,染出的红色才鲜艳。”回到作坊后,她们把树皮切成小块,放进大铁锅里,加入海水和少许海盐,用柴火慢煮:“煮三个时辰,水会变成深红色,这时再放丝线,煮半个时辰就能上色。”
    可第一次染出来的丝线,红色淡得像褪了色。阿依莎着急地问:“姆瓦纳爷爷,为什么和您以前染的不一样?”
    老人叹了口气:“现在的海水比以前咸,树皮里的单宁也少了,我试过加丁香、肉桂,都没用。”
    阿琳突然想起联盟带来的蓝丝染法,她从包里拿出一小瓶乌蒙山的蓝靛:“要不我们试试加一点蓝靛?蓝和红混合会变成紫色,说不定能出特别的效果。”
    姆瓦纳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阿琳小心地往锅里倒了半勺蓝靛,搅拌均匀后,再把丝线放进去。半个时辰后,当她们把丝线捞出来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丝线是深邃的海蓝色,上面还带着淡淡的红纹,在阳光下像印度洋的波浪,泛着细碎的光。
    “这是……海蓝红纹!”阿依莎忍不住叫了起来,“我们可以用它和金线编织,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姆瓦纳抚摸着丝线上的红纹,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泪光:“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看到红纹染变出新花样,这手艺,终于能传下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琳和阿依莎跟着姆瓦纳改良染法:她们用珊瑚礁粉末代替海盐固色,让红纹更清晰;用丁香花汁调整颜色深浅,染出从浅蓝到深蓝的渐变;还把染好的海蓝红纹丝与龟兹金线混合,织出带有阿拉伯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