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密西西比河畔棉桑融 (第2/3页)
沃的黑土,几株桑苗的根部已经发黑,轻轻一碰就掉,叶片上的黄斑像补丁一样。守苗爷爷蹲下身,用小刀切开一株桑苗的茎秆,里面的木质部已经变成浅褐,没有一点水分:“是典型的化肥灼伤加水土流失,得先修复土壤,再种耐肥的桑苗,最后加固河岸。”
塔维立刻打开土壤修复仪,在桑园里选了四个检测点:“我们先用沼液淋灌土壤,降解化肥残留,再铺一层粉碎的玉米秸秆,既能固土,又能增加有机质。”
当晚,支援队在部落的议事厅召开会议,借着煤油灯的光,制定了“密西西比棉桑复兴计划”,分三步走:
1. 土壤修复与桑苗改良:用沼液淋灌降解化肥残留,玉米秸秆固土带+生态沟渠防水土流失;守苗爷爷将本地桑与乌蒙山紫纹蜜桑、墨西哥彩色棉嫁接,培育“密西西比耐肥棉桑苗”,兼具耐肥和混纺优势;
2. 棉桑混织复兴:索菲亚协助埃塔恢复传统混织技艺,用彩色棉替代部分桑丝,危地马拉靛蓝改良染料,加入玉米纤维增强韧性,改良出“河韵棉桑织”;
3. 桑蚕产业活化:塔维联系北美生态农场与全球手工品展会,将河韵棉桑织推向国际市场;在部落旁建“密西西比棉桑技艺中心”,结合密西西比河旅游线路,吸引年轻人回归。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托马斯就带着乔克托族的男人们去密西西比河的沼泽地运沼液。塔维教大家用塑料桶收集沼液,再用软管连接到桑园的灌溉系统:“沼液要稀释三倍,均匀淋灌,不能直接浇在桑苗根部,不然会烧根。”男人们推着小车,在泥泞的沼泽地来回穿梭,沼液的腥气混着泥土的清香,在清晨的空气里弥漫。
守苗爷爷则带着莱拉挑选嫁接用的桑枝。他从带来的乌蒙山紫纹蜜桑枝条里,选出直径1.4厘米、带着三个饱满芽点的枝条:“本地桑耐涝但不耐肥,紫纹蜜桑丝质好,彩色棉纤维韧,三者嫁接在一起,既能耐化肥,又能产出适合混纺的纤维,还能防河水冲刷。”说着,他用嫁接刀在本地桑的树干上切出“十字口”,把紫纹蜜桑和彩色棉的枝条削成对应的形状,像扣锁一样扣在一起,再用浸过蜂蜡的麻布缠绕固定:“蜂蜡能防止沼液渗入接口,还能锁住水分,让接口更快愈合。”
索菲亚则跟着埃塔去采摘染料植物。埃塔提着藤篮,索菲亚跟在身后,沿着河岸行走:“要采河岸的靛蓝草和核桃壳,靛蓝草染蓝色,核桃壳染褐色,这是乔克托族的传统染料。”密西西比河的河水泛着浑浊的黄褐色,岸边的靛蓝草长得郁郁葱葱,埃塔弯腰,小心地采摘靛蓝草的叶片:“以前我妈妈教我,采靛蓝草要留根,明年还能再长,不能断了念想。”
可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就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小规模洪水,刚铺好的玉米秸秆固土带被冲垮了一半,刚嫁接好的桑苗也被泥水淹没了大半。托马斯急得直跺脚:“每年汛期都有这种情况,以前桑苗被淹过后就会烂根,根本没办法!”
风澈看着被冲垮的固土带,突然想起塔维说过的“柳枝扦插+玉米秸秆”固岸法:“柳枝的根系发达,扦插后能快速生长,和玉米秸秆一起固土,比单纯用秸秆结实!”众人立刻行动起来,男人们去河岸的柳树林砍柳枝,塔维则指导大家把柳枝剪成半米长的段,斜插在河岸的泥土里,再用玉米秸秆填满缝隙:“柳枝扦插后七天就能生根,以后再发洪水,就能挡住大部分泥水,不会再冲垮桑园了。”
洪水刚退,又一场危机袭来——桑苗出现了“肥害”。虽然沼液降解了部分化肥残留,但土壤深层的化肥还是渗透到了桑苗根部,新长出的叶片边缘开始焦枯,像被火烤过一样。埃塔看着焦枯的桑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要是桑苗死了,这门手艺真的要断了,乔克托族的根就没了……”
索菲亚突然想起墨西哥的“仙人掌汁液解肥法”:“密西西比平原的仙人掌,汁液能中和土壤里的化肥!我们快去采仙人掌,榨汁稀释后淋灌桑苗!”众人立刻去附近的荒地采仙人掌,小石头用石臼把仙人掌捣烂,榨出淡绿色的汁液,再和水按1:10的比例混合,装在喷壶里淋灌桑苗根部。三天后,桑苗的焦枯叶片渐渐恢复了绿色,守苗爷爷松了口气:“仙人掌汁液不仅能中和化肥,还能增加土壤的保水性,真是救了急。”
与此同时,阿琳和索菲亚也跟着埃塔学起了乔克托棉桑混织。每天上午,埃塔都会坐在织机前,借着窗外的天光,手把手地教阿琳“棉桑混纺法”:“桑丝要先放在河水里泡两天,泡软后再和棉花捻在一起,比例是1:2,这样织出的织物又软又韧。”她指着织机上的丝线,“捻线的时候要顺时针转,这是乔克托族的方向,能让纤维更紧密。”
索菲亚则试着改良传统染料。她把危地马拉的靛蓝染料和本地的核桃壳染料按2: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少量玉米淀粉:“这样染料的颜色更均匀,还能附着在棉纤维上,洗的时候不会掉色。”她还教阿琳用彩色棉替代部分桑丝:“彩色棉不用染色,和桑丝混纺后,织锦的颜色更丰富,还能省不少染料。”
可第一次织出来的织锦,却出了问题——棉桑纤维的张力不一样,织的时候线总断,河龟图腾的壳歪歪扭扭,靛蓝色的染料还在织物表面起了皮。莱拉看着织坏的锦,眼圈红了:“这样的锦根本卖不出去,哥哥肯定还是要去汽车厂……”
埃塔摸了摸织坏的锦,突然说:“我们可以在棉桑纤维里加一点玉米纤维,玉米纤维的张力介于两者之间,能让线更韧;染完色后,要用河水洗三遍,再晾干,这样染料就不会起皮了。”
阿琳立刻按照埃塔的方法,在棉桑纤维里混入玉米纤维,捻成线后再织;染完色后,索菲亚和莱拉一起把织锦拿到密西西比河水里清洗,河水的流动带走了多余的染料。这次织出来的织锦,棉桑纤维紧密交织,河龟图腾的壳圆润饱满,靛蓝色的染料均匀附着在织物上,像密西西比河的水波一样柔和。当阿琳把织锦铺在织机上时,埃塔的眼睛亮了:“这就是我年轻时织的棉桑混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