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安第斯山脉高原桑 (第2/3页)
,车轮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声,路两旁的梯田覆着薄雪,偶尔能看到几株枯萎的桑树立在梯田边,树皮被冻得开裂,叶子掉得只剩光秃秃的枝桠。“去年雪季,桑苗冻死后,又缺氧气,长得特别慢;外婆每天都去桑园浇水,说桑苗要是死了,克丘亚的染织手艺就断了。”迭戈的语气里满是无奈,“利马的服装厂虽然累,但至少能赚够土豆和玉米的钱,种桑养茧太看天吃饭了。”
    半个时辰后,众人终于见到了克丘亚族的村落——土坯房沿着梯田排列,梯田旁的桑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坐在织机前,手里拿着羊驼毛却迟迟不敢下梭,她的手指缠着破旧的麻布,露出的指关节满是干裂的口子,那就是苏尔玛奶奶。她的身旁放着一个未完成的羊驼毛桑丝织,雪山图腾只织了一半,羊驼毛和桑丝松松垮垮地挂在织机上。
    “你们终于来了。”苏尔玛放下羊驼毛,握住风澈的手,她的掌心满是羊毛的痕迹,“我年轻的时候,这桑园能从梯田延伸到草甸,现在只剩这十几株了。卡米拉说你们能让桑苗复活,还能教年轻人织锦,是真的吗?”
    风澈点头,跟着苏尔玛走进桑园。脚下的积雪刚化,土壤冻得坚硬,用铲子挖下去十厘米就碰到冻层,几株桑苗的根部已经发黑,轻轻一碰就断,叶片上的冻斑像蜘蛛网。守苗爷爷蹲下身,用小刀切开一株桑苗的茎秆,里面的木质部已经变成浅灰,没有一点水分:“是典型的冻害加缺氧,得先化冻改良土壤,再种耐寒的桑苗,最后增氧保温。”
    费尔南多立刻打开氧气检测仪,在桑园里选了四个检测点:“我们先用温水灌溉化冻,再把藜麦秸秆粉碎后铺在土壤表面,既能改良土壤,又能保温;同时在桑园旁建玻璃温室,用增氧机增加氧气浓度,让桑苗正常生长。”
    当晚,支援队在村落的土坯房旁召开会议,借着煤油灯的光,制定了“安第斯高原桑蚕复兴计划”,分三步走:
    1. 土壤改良与桑苗改良:温水灌溉化冻,藜麦秸秆+羊粪改良土壤,玻璃温室+增氧机防低温缺氧;守苗爷爷将本地高原桑与乌蒙山紫纹蜜桑、骆马草嫁接,培育“高原抗寒蜜桑”,兼具耐低温和产丝能力;
    2. 羊驼毛桑丝织复兴:伊莎贝拉协助苏尔玛恢复传统染织技艺,用秘鲁树皮汁改良染料固色,蜂蜡优化桑丝韧性,加入羊驼毛增强保暖性,改良出“雪山驼丝织”;
    3. 桑蚕产业活化:费尔南多联系南美生态旅游公司与全球高端服饰品牌(如秘鲁羊驼毛品牌),将雪山驼丝织推向高端市场;在村落旁建“高原桑蚕技艺中心”,结合安第斯梯田旅游,吸引年轻人回归。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迭戈就带着克丘亚族的男人们用温水灌溉桑园。费尔南多教大家用木桶装温水,沿着桑苗根部慢慢浇:“温水要慢慢浇,让冻土慢慢化,不能急,不然土壤会开裂。”男人们扛着木桶在梯田边穿梭,温水在冻土里融出一个个小水洼,很快,桑园的积雪就化了大半。
    守苗爷爷则带着卡米拉挑选嫁接用的桑枝。他从带来的乌蒙山紫纹蜜桑枝条里,选出直径1.1厘米、带着两个饱满芽点的枝条:“本地高原桑耐缺氧但不耐低温,紫纹蜜桑丝质好,骆马草耐寒耐缺氧,三者嫁接在一起,既能抗-15℃低温,又能在低氧环境下生长,还能产出高质量的桑丝。”说着,他用嫁接刀在高原桑的树干上切出“双斜切”切口,把紫纹蜜桑和骆马草的枝条削成对应的斜面,像扣锁一样扣在一起,再用浸过蜂蜡的羊毛绳缠绕固定:“蜂蜡能防雪水渗入接口,羊毛绳韧性好,不会被冻断,让接口更快愈合。”
    伊莎贝拉则跟着苏尔玛去高原上采染材。苏尔玛提着羊毛篮,伊莎贝拉跟在身后,踩着薄雪向草甸走去:“要采雪下的茜草,冻过的茜草颜色更浓;靛蓝要挖根部,里面的染料成分多;秘鲁树皮要剥老树皮,煮出的汁固色效果最好。”草甸上静悄悄的,薄雪压弯了低矮的灌木,偶尔有几只骆马从远处走过。苏尔玛弯腰,拨开积雪,捡起几株暗红的茜草:“我妈妈教我,采茜草要留根,明年还能再长,克丘亚人不能断了自然的念想。”
    可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就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袭击了村落,狂风卷着雪粒,把刚搭建的玻璃温室吹破了大半,增氧机也被雪埋了。迭戈急得直跺脚:“每年雪季都有暴风雪,以前桑苗被埋过后就会冻死,根本没办法!”
    风澈看着被吹破的温室,突然想起费尔南多说过的“石墙+羊毛毡”双重防护法:“我们可以在温室周围砌一道石墙,石墙能挡住大部分风雪,再在温室玻璃外贴一层羊毛毡,增强保温效果!”众人立刻行动起来,男人们去山上搬石头砌墙,费尔南多则指导大家把羊毛毡贴在温室玻璃上,用绳子固定:“石墙在低温下很稳固,羊毛毡能保温,以后再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