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41安第斯山脉高原桑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341安第斯山脉高原桑 (第3/3页)

暴雪,桑苗也能安全。”

    暴风雪刚过,又一场危机袭来——桑苗出现了“缺氧枯萎”。虽然增氧机恢复了工作,但温室里的氧气浓度还是不够,新长出的叶片开始发黄,慢慢枯萎。苏尔玛看着枯萎的桑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要是氧气不够,桑苗就活不成了,这手艺真的要断了……”

    伊莎贝拉突然想起厄瓜多尔的“薄荷增氧法”:“高原的薄荷草能释放氧气,种在温室里能增加氧气浓度!我们快去采薄荷草!”众人立刻去草甸上采薄荷草,小石头把薄荷草种在温室的角落,再用温水浇灌:“薄荷草耐寒,种在温室里既能增加氧气,还能驱虫,桑苗的叶片会慢慢变绿。”

    与此同时,阿琳和伊莎贝拉也跟着苏尔玛学起了克丘亚羊驼毛桑丝织。每天上午,苏尔玛都会坐在温室旁的织机前,借着温室的光,手把手地教阿琳“羊驼毛处理法”:“羊驼毛要先放在温水中泡三天,泡软后再用木梳梳理,去除杂质,这样织的时候才不会打结。”她指着木盆里的羊驼毛,“梳理的时候要顺着毛的方向,不然会把毛梳断,织出来的锦就不平整了。”

    伊莎贝拉则试着改良传统染料。她把茜草染液、靛蓝染液和秘鲁树皮汁按2:3: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少量蜂蜡:“这样染出来的颜色既有雪山霞光的暗红,又有夜空的靛蓝,蜂蜡还能让颜色更持久,洗的时候不会掉色。”她还教阿琳用羊驼毛和桑丝混纺的技巧:“织的时候要把桑丝绕在羊驼毛上,每三厘米打一个结,这样桑丝就不会被冻脆,织锦也更保暖。”

    可第一次织出来的织锦,却出了问题——染料颜色不均,骆马图腾的腿歪歪扭扭,羊驼毛和桑丝的连接处还出现了脱线。卡米拉看着织坏的锦,眼圈红了:“这样的锦根本卖不出去,哥哥肯定还是要去利马……”

    苏尔玛摸了摸织坏的锦,突然说:“我们可以在染液里加一点土豆汁,土豆汁含糖,能让染料更好地附着在纤维上;织的时候,要把织机放在温室里,温度高,桑丝就不会脆了。”

    阿琳立刻按照苏尔玛的方法,在染液里加入土豆汁,搅拌均匀后再泡桑丝;织锦时,伊莎贝拉帮着把织机搬进温室,阿琳用梭子小心地穿引纤维。这次织出来的织锦,染料颜色均匀饱满,骆马图腾的腿笔直修长,羊驼毛和桑丝紧密相连,再也没有脱线。当阿琳把织锦铺在羊毛毯上时,苏尔玛的眼睛亮了:“这就是我年轻时织的羊驼毛桑丝织!颜色亮,又保暖,在雪地里能穿好几年都不坏!”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琳和伊莎贝拉跟着苏尔玛改良织法:他们用土豆汁优化染料,用温室保暖保护桑丝,还把克丘亚的新图腾——梯田、骆马、安第斯雪山织进锦里,让织锦更有高原特色。当他们把第一块“雪山驼丝织”拿到库斯科的高端手工品集市上时,立刻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织锦多少钱?我要给巴黎的女儿当圣诞礼物!”一位来自法国的游客举着欧元喊道,“我在南美旅行了一个月,从没见过这么有克丘亚特色的织锦!”

    一位来自秘鲁羊驼毛品牌的采购经理更是当场定下了五百块的订单:“我们要把这种织锦用在高端服饰和围巾上,肯定能吸引更多顾客!”

    迭戈看着被抢购的织锦,拉着苏尔玛的手说:“外婆,我不去利马的服装厂了,我要跟着您学羊驼毛桑丝织和桑苗培育,以后把咱们的桑蚕产业做大,让克丘亚的文化传下去!”

    产业活化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费尔南多联系了南美的四家生态旅游公司,开通了“高原桑蚕体验线路”,游客可以来村落体验采桑、染织、梯田耕作,还能购买雪山驼丝织;他还在村落旁建了“高原桑蚕技艺中心”,中心里设置了桑苗培育区、染料制作区、织锦体验区,每天都有很多克丘亚族的年轻人来学习。

    伊莎贝拉则联合秘鲁、玻利维亚的染料匠人,成立了“安第斯染织联盟”,定期在技艺中心举办培训班,教大家用本地植物制作染料。“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买外来的染料和纤维了,用安第斯的茜草、靛蓝、羊驼毛,就能织出漂亮的锦。”伊莎贝拉拿着一块刚染好的桑丝,在阳光下晃了晃,暗红与靛蓝交织的丝线泛着柔和的光,像雪山的霞光。

    一个月后,安第斯高原的桑园迎来了丰收。守苗爷爷培育的“高原抗寒蜜桑”长得郁郁葱葱,桑叶肥厚,带着淡淡的蜜香,叶片在温室的保护下舒展,再也不怕低温和缺氧;蚕宝宝吃了桑叶,吐出的蚕丝既有桑丝的柔滑,又有骆马草的韧性,被称为“高原蜜丝”。用这种蚕丝和羊驼毛混纺织成的雪山驼丝织,颜色持久,手感厚实,上面的骆马、梯田图腾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很快就成了国际高端服饰市场的抢手货。

    苏尔玛的手经过蜂蜡长期护理,干裂的口子渐渐愈合,她决定举办一场“克丘亚桑蚕文化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