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山海织就的新丝路 (第1/3页)
安第斯山脉的晨光总带着一丝凛冽,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落在克丘亚族村落的梯田上时,迭戈已经骑着摩托车穿梭在田埂间。车筐里装着刚打印好的“安第斯桑蚕合作社”章程,纸张边缘还沾着打印机的余温,他要把章程送到每个村民家里,邀请大家加入合作社——自上次文化节后,村里已有三十多户人家报名,今天要确定最后的入社名单,还要讨论桑园扩建的规划。
摩托车在苏尔玛的土坯房门口停下时,风澈正蹲在温室旁,手里拿着片刚采摘的“高原抗寒蜜桑”叶片,对着阳光观察叶脉。叶片肥厚,边缘泛着蜜色的光泽,叶脉清晰得像绣在叶面上的银丝,这是守苗爷爷三个月前嫁接成功的新品种,如今已在梯田旁扩种了二十亩,再过一个月就能采摘第一批桑叶喂蚕。
“风澈哥,库斯科的生态旅游公司发来消息,下周要带五十位游客来体验染织,比上次多了一倍。”迭戈把章程递过去,手指在“体验项目”那一页指了指,“他们还问能不能增加‘桑苗认领’项目,游客可以认养一株桑苗,我们帮忙照料,定期给他们发桑苗的照片,这样既能增加收入,又能让游客更关注咱们的桑园。”
风澈接过章程,翻到“桑苗认领”那一页,上面画着简单的流程图:游客挑选桑苗→签订认领协议→支付认领费用→合作社定期养护并反馈。“这个主意好,”他抬头看向温室里的桑苗,“可以把认养的桑苗集中种在‘丝路桑园’区域,每株桑苗旁立个小木牌,写上认领人的名字和认养日期,游客来了能看到自己的桑苗,也能带动其他游客参与。”
正说着,卡米拉抱着个陶瓮从屋里走出来,瓮里装着新熬好的桑汁,是昨天用“高原抗寒蜜桑”的嫩叶煮的,颜色浅黄,带着淡淡的蜜香。“伊莎贝拉阿姨从厄瓜多尔寄来的蜂蜡到了,还有她整理的‘高原植物染图谱’,里面记了十种新的染法,有紫茉莉染浅紫,有野玫瑰染粉红,咱们今天可以试试用紫茉莉染桑丝。”
苏尔玛也跟着走出来,手里拿着块刚织好的小样,是用之前染的暗红桑丝和米白羊驼毛混纺的,上面织着小小的骆马图案,边缘用浅紫的丝线锁了边——那浅紫就是上次用紫茉莉试染的成果,颜色柔和得像晨雾落在草甸上。“劳拉设计师昨天发来了连衣裙的设计稿,裙摆要织满梯田图案,需要大量的浅紫桑丝,咱们得赶紧试染,确保颜色统一。”
吃过早饭,大家就分头忙碌起来。苏尔玛带着村里的女人们去草甸上采紫茉莉,卡米拉和小石头负责煮染液,风澈则去“丝路桑园”区域规划认养桑苗的种植位置,迭戈则留在家里,给报名入社的村民讲解合作社的分红制度。
草甸上的紫茉莉开得正盛,淡紫色的花瓣在晨光中微微颤动,像撒在绿色地毯上的碎紫水晶。苏尔玛蹲下身,小心翼翼地采摘花朵,手指避开花茎上的绒毛:“采紫茉莉要选刚开放的,花瓣含水量高,染出来的颜色更鲜亮;要是采谢了的,颜色会发灰。”女人们也跟着学,竹篮很快就装满了,淡紫的花瓣堆在一起,像团柔软的云。
回到村里,卡米拉已经在染料房生好了柴火,陶锅里倒好了清水。小石头把紫茉莉花瓣倒进锅里,用木棍轻轻搅拌:“伊莎贝拉阿姨说,紫茉莉染液要煮到水变成深紫色,再加入少量的秘鲁树皮汁固色,这样颜色才不会掉色。”卡米拉则在旁边准备桑丝,把之前梳理好的白桑丝分成小束,每束缠在木架上,方便后续染色。
可煮到一半,陶锅的木柄突然断了,滚烫的染液溅出来,洒在小石头的手背上,虽然他及时缩回手,但还是烫红了一片。卡米拉赶紧拉着他去用冷水冲,苏尔玛则找来块浸过冷水的桑皮纸,敷在他的手背上:“咱们克丘亚人以前烫伤了,就用桑皮纸浸冷水敷,效果比药膏还好。”
风澈听到动静也赶了过来,手里拿着个备用的金属锅柄:“我昨天在库斯科的集市上看到这个,想着陶锅的木柄可能不结实,就买了回来,正好用上。”迭戈也跟着跑进来,手里拿着管烫伤膏:“这是上次费尔南多医生留下的,涂在烫伤的地方,好得快。”
小石头敷着桑皮纸,笑着说:“没事,一点都不疼,咱们继续煮染液吧,劳拉设计师还等着要浅紫桑丝呢。”大家看着他坚定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了,卡米拉重新往锅里加了紫茉莉花瓣,风澈则动手把金属锅柄装在陶锅上,没过多久,染液就煮成了深紫色,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试染的时候,苏尔玛特意取了一小束桑丝,放进染液里泡了十分钟,捞出来晾干后,颜色果然是柔和的浅紫,用手搓了搓,一点都不掉色。“成了!”她把染好的桑丝递给卡米拉,“赶紧通知女人们,明天开始大量染浅紫桑丝,争取月底前织好劳拉设计师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