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山海工坊:织就桑蚕文化新坐标 (第3/3页)
两旁摆着安第斯的骆马骨雕和乌蒙山的桑葚酒坛。受邀的嘉宾从各地赶来:费尔南多带着库斯科的生态旅游公司代表,伊莎贝拉带着厄瓜多尔的染料匠人,露西娅奶奶也特意从欧洲赶来,手里捧着刚出版的《全球桑蚕技艺图谱》修订版,里面新增了工坊建设的全过程和“高原彩茧”的培育方法。
    庆典开始后,苏尔玛和韩轻舞一起为工坊揭幕。红色的幕布落下,“全球桑蚕文化工坊”八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闪耀,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苏尔玛走上台,手里拿着一块“桑蚕四季图”织锦:“这座工坊,是安第斯和乌蒙山的情谊结晶,是全球桑蚕文化的交流平台。从今天起,这里会迎来更多热爱桑蚕文化的人,会传出更多跨越山海的故事。”
    韩轻舞也跟着上台,手里拿着晓晓寄来的画:“这是咱们研学团孩子的画,也是桑蚕文化未来的希望。接下来,我们会在工坊里开设‘桑蚕小课堂’,邀请更多孩子来学习染织、了解桑蚕,让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庆典当天,工坊里的各个展区都热闹非凡。染织区里,苏尔玛和伊莎贝拉教游客用紫茉莉染丝;展示区里,露西娅奶奶给大家讲解《全球桑蚕技艺图谱》里的技艺;研学区里,小李带着孩子们观察“高原彩茧”;文创区里,迭戈展示着新开发的文创产品——桑皮纸笔记本、蚕沙香囊、彩茧钥匙扣,每一件都融入了桑蚕文化的元素。
    来自英国的游客艾米莉,在染织区里跟着苏尔玛织了一个小小的骆马挂饰,她高兴地说:“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手工织锦,太神奇了!我要把这个挂饰带回家,还要告诉我的朋友们,安第斯有一座充满魔力的桑蚕工坊。”
    庆典的最后,大家一起在工坊旁种下了一株新的“云蜜桑”幼苗,作为“友谊之树”。苏尔玛、韩轻舞、露西娅、费尔南多,还有村民们和游客,都把手放在幼苗上,共同许下愿望:愿桑蚕文化永续传承,愿山海情谊绵长不绝。
    夜幕降临,工坊里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像一座温暖的灯塔,照亮了桑园。大家围坐在工坊前的篝火旁,弹着安第斯的传统乐器,唱着乌蒙山的桑蚕歌谣,露西娅奶奶还拿出笔记本,记录下当天的点点滴滴:“今天是全球桑蚕文化的重要日子,这座工坊,会成为连接世界的新坐标。”
    苏尔玛坐在篝火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年轻时,自己只能在土坯房里偷偷织锦,担心手艺失传;如今,不仅有了规模宏大的桑园,还有了连接全球的文化工坊,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有了热爱桑蚕文化的孩子们。她抬头望向星空,安第斯的星星格外明亮,仿佛丈夫也在天上看着她,为她骄傲。
    “外婆,你看!乔瓦尼叔叔的纪录片团队来了!”卡米拉指着远处的车灯,兴奋地说。乔瓦尼从车上下来,手里举着摄像机,身后跟着两位摄影师:“我听说工坊落成,特意从乌蒙山赶过来,要把这美好的时刻记录下来,放进纪录片的最终章,让全世界都看到这座‘山海共筑’的桑蚕工坊。”
    乔瓦尼的摄像机对准了篝火旁的人们,对准了工坊的灯光,对准了“友谊之树”的幼苗。镜头里,苏尔玛的笑容温暖,韩轻舞的眼神坚定,孩子们的笑声清脆,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希望与温情。
    苏尔玛知道,这座工坊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学习桑蚕技艺,感受文化魅力;会有更多的桑苗在这里扎根,长成参天大树;会有更多的丝路从这里出发,跨越山海,连接世界。而她,会一直守在这里,守着桑园,守着工坊,守着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篝火的光芒映在每个人的脸上,也映在工坊的桑木屋顶上,桑枝的清香、染液的芬芳、羊毛的温暖,交织在一起,成了安第斯高原最动人的气息。而那条用桑丝织就的丝路,正从这座工坊出发,向着更远的地方延伸,书写着属于全球桑蚕文化的永恒篇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