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大乾春浓:农桑节里话丰年 (第3/3页)
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明天还有成果展览和表彰大会,你要好好准备,争取让‘农桑节’圆满结束。”
    接下来的几天,“农桑节”的活动依旧精彩。成果展览区里,各地的蚕丝制品、桑苗、蚕种整齐地摆放着,吸引了无数京城百姓前来观看;表彰大会上,慕容冷越亲自为推广农桑有突出贡献的农户和官员颁发奖品和证书,激励了更多的人;技艺交流区里,农户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很多农户都学到了新的种植和养蚕技巧。
    “农桑节”的最后一天,风澈在临时桑园里举办了一场“桑蚕文化讲座”,邀请了各地的农桑专家和老匠人,向大家讲解桑蚕文化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农桑产业的未来前景。讲座结束后,风澈宣布,朝廷将成立“农桑研究院”,专门负责桑苗和蚕种的培育、农桑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让农桑产业能够持续发展。
    农户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欢呼雀跃,有的甚至跪地行礼:“皇上圣明!太子殿下圣明!”
    “农桑节”圆满结束后,风澈并没有休息,而是立刻投入到“农桑研究院”的筹备工作中。他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农桑专家和年轻匠人,组成了研究院的团队;又从户部申请了专款,在京城外修建了研究院的院址,里面包括实验室、培育室、展示室等设施。
    慕容冷越看着风澈忙碌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风澈已经真正成长为一个能为百姓着想、能为江山社稷担当的储君了。他对风染霜说:“有澈儿在,朕百年之后,也能放心地把江山交给他了。”
    风染霜点头,眼底满是期许:“是啊,澈儿长大了,懂事了,我们可以松口气了。不过我们还要继续支持他,让他能更好地为大乾的百姓做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农桑研究院”很快就建成了。风澈经常去研究院查看工作进展,和专家们一起讨论桑苗和蚕种的培育方案,亲自参与农桑技术的研发。在他的带领下,研究院很快就培育出了新的桑苗品种——“高产桑”,这种桑苗的叶片产量比普通桑苗高五成,而且抗病能力强,适合在全国各地种植;还培育出了新的蚕种——“丝长蚕”,这种蚕结的茧比普通蚕茧更大,缫出的蚕丝更长、更坚韧。
    新的桑苗和蚕种推广后,大乾的农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各地的桑田面积不断扩大,蚕丝产量大幅提高,农户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很多农户不仅种桑养蚕,还开始自己加工蚕丝制品,成立了小型的作坊,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通过丝绸之路出口到国外,为大乾带来了丰厚的税收。
    风澈的努力得到了全国百姓的认可和爱戴,大家都称赞他是“为民着想的好太子”。慕容冷越也越来越信任他,把更多的朝政交给了他处理,让他积累治国经验。
    这年秋天,风澈在慕容冷越和风染霜的支持下,又推出了“农桑合作社”政策,鼓励农户们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共同购买桑苗和蚕种、共同加工蚕丝制品、共同销售产品,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收入。政策推出后,各地的农户们纷纷响应,成立了很多农桑合作社,农桑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规范。
    长乐宫的桂花又开了,风染霜坐在窗前,看着庭院里的桑苗和蚕房,心里满是安稳。慕容冷越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你看,澈儿把农桑产业做得这么好,大乾的百姓越来越富足,江山也越来越稳固了。”
    风染霜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东宫,那里灯火通明,风澈还在和大臣们商议农桑合作社的后续政策。“是啊,”她轻声说,“我们的澈儿,终于长成了能为我们遮风挡雨,能为大乾百姓撑起一片天的太子了。”
    慕容冷越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过来,带着安定人心的力量:“有你,有澈儿,有大乾的百姓,朕觉得,这江山再重,也抵不过眼前的温暖。”
    夜色渐深,长乐宫的灯火依旧亮着,像一双温暖的眼睛,守护着这满宫的安宁,守护着大乾的万里江山。风染霜知道,这只是大乾繁荣昌盛的开始,未来,在风澈的带领下,在全国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大乾的农桑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兴旺,大乾的江山一定会越来越稳固,大乾的百姓一定会过上更加富足安康的日子。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风澈的努力,离不开慕容冷越的支持,离不开风染霜的陪伴,更离不开每一个为大乾农桑事业付出心血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编织着大乾的繁荣梦想,书写着属于大乾的农桑传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