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 做小炒泡馍  北宋小饭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21 做小炒泡馍 (第2/3页)

未达到后世人工养殖的程度,都是自然采摘,有桑耳、榆耳等等,价不便宜。

    黄花菜,这时叫萱草花,她买了一斤,也才15文,有很大一把。

    她准备用香蕈代替木耳,和萱草干一起放水里泡着。

    再就是馍,用肉夹馍的馍就行,和干豆腐一样,也切小块备用。

    可惜北宋没有粉丝,不过影响不大。

    她还切了一把菠薐菜,也就是菠菜。

    油热先下羊肥肉,炒出油,然后下瘦肉,滑散,炒到变色浇一勺陈醋炝锅,陈醋既增加酸味,也能去腥。

    正经做法还要加秦椒面的,北宋没有辣椒,黄樱便撒了一把茱萸替代。

    然后舀入肉汤、清水煮沸,打入鸡蛋滑散,放盐、五香粉调味,然后放入馍和配菜,大火炒至汤汁都被吸收,就可以出锅了。

    满屋里都是肉香。

    宁姐儿在灶台下,馋得直吸鼻子。

    小丫头麻溜地将火熄了,地上的柴收拾整齐。

    娘已经摆好了碗,黄樱挨个盛满。

    宁丫头捧着自个儿的碗,伸出舌头舔了一口肉,被烫到了,忙缩回来,吸溜着口水,“二姐儿!辣的!”

    黄樱端着两碗小炒泡馍钻出厨屋,允哥儿和宁姐儿跟着。

    天边斜晖脉脉,只留一片残红。

    寺庙里的鼓声传来,紧接着便是钟声,余韵悠长,回荡在街巷中。

    各家升灶做饭,院里混杂着食物香味。

    娘打发两个小娃给三婶家送了一大碗。

    小孩儿端着碗迫不及待跑回来,碗里放着一块猪肉。

    娘叹了口气,“哎!你三婶这个人!”

    爹将黄樱屋里的细腿大方桌搬了过来,一家人围着炉火吃饭。

    苏玉娘瞧见每一碗都有半碗肉,心疼,“二姐儿忒舍得下料!羊肉全下去了?”

    “哪能。还剩大半呢!”黄樱道,“不知大哥儿几时能回,剩下的留着,他回来再做。”

    大家都赞成。

    这可是羊肉!一斤羊肉两百文钱,平日里过年也不舍得吃呢!

    允哥儿和宁丫头最高兴。允哥儿脸色红润了些,瞧着比前几日好些。

    他小脸红彤彤的:“过年一样。”

    苏玉娘,“可不是!”

    她也高兴,“再没有想到有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呢。”

    黄樱笑着低头,迫不及待舀了一勺放进嘴里。

    宁丫头已经在狼吞虎咽了,“好香。”

    馍已经煮透了,酸辣浓稠的汤汁浸泡着,裹满了肉香。

    饼是半发面,不至太软,反而带着韧,咬下去还有嚼劲。

    汤汁经过长时间炖煮,滋味鲜美浓郁,所有食材一口吃到嘴里,真的很满足。

    牛羊肉最讲究火候,多一分都老,黄樱用生肉现炒,最大程度保留羊肉的鲜和嫩。

    谢家赏的乃上等羊肉,肉甚至带着奶香,加上酸酸辣辣的调味,让人胃口大开。

    一时间满桌都是稀里哗啦的干饭声。

    吃完,天都黑了。

    平日家里不舍得点灯,收拾完便要睡下。

    黄樱今儿却点了灯,将两个屋里炉火都烧旺,开始和娘熬猪油、炒猪肉馅儿。

    爹准备赶工先将摆摊的桌凳做好。

    等面包窑晾好,黄樱头一个便打算烤桃酥。又酥又脆,入口直接化在嘴里。她已经馋了。

    桃酥她要用猪油来做。

    肉馅儿跟戚娘子偷走的那次一样,还是豆腐肉沫馅儿。

    不过,她不打算做成肉包子了。

    她要做水煎包。

    五斤猪油,熬完剩下一小盆猪油渣。

    黄樱给两个小孩儿一人喂一口,咬下去“咔嚓”一声,酥脆得很,有那带筋的,嚼起来也很有滋味。

    宁丫头还想吃,黄樱收了起来,“再吃要撑了,留着改日给你们烙饼吃。”

    这小丫头吃起来没节制,吃撑对身体并不好。

    “好吧。”小丫头叹了口气,小大人似的。

    娘那边也熬好了,黄樱过去瞧了眼,将油倒进陶罐里。

    黄父在院里笑着招手,“二姐儿,来。”

    黄樱扔下锅铲,跨过门槛,跑过去,眼睛亮晶晶的,“爹!”

    宁丫头和允哥儿小尾巴似的跟着跑。

    只见爹拿起立在旁边的一个带着木料新茬、白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