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我亲爱的水冷“德什卡”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五十六章:我亲爱的水冷“德什卡” (第3/3页)

    对于枪管材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普通的中碳钢,和步枪上用的高中碳钢加表面硬化技术,都无法满足这种弹药的需求。

    所以陈常在只能把自己存着的,只有一千多斤的金属镍给拿了出来一些。

    制造出来了十几根中碳钢镍合金枪钢。

    之所以选择中碳钢,这是为了保证枪钢的内部韧性。

    这种合金钢在进行膛内模头挤压,表面硬化处理,再经过磷化,最后再做一次镀镍除氢之后。

    至少可以让它能够短时间内,能够满足这种弹药发射时的高膛压,和初期的高温。

    但是这种合金钢,和重机枪枪管本身应该用的铬钼合金,或是高铬合金钢还是没有办法比的。

    在12.7㎜弹药的持续发射的情况下,它的耐高温性和抗烧蚀性能会快速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陈常在决定给这挺机枪的枪管上,装一个强制冷却水套。

    这种水套,不像是马克沁那样的蒸发水冷。

    而是要给这挺机枪的水冷套上链接一进一出两个水口,配上一个外置的水箱和手摇水泵,强行给机枪枪管进行降温。

    虽然即便是这样,这根枪管的最高寿命也不会超过两千发。

    距离真正的铬钼合金钢枪管五千到一万发的寿命,相去甚远。

    但这也是现在陈常在所能拿出来的,最好的材料和技术办法了。

    至少它可以承担起来要地的防空任务。

    有了它,总是比没有要强的多了。

    当然,在加了水冷之后,想要操作这挺机枪的时候,原来的那个五人机枪组成员,就多了一个活。

    一个重机枪班组。

    有负责观察目标、联络通讯的班长。

    有负责射击的机枪主射手。

    有负责装弹的副射手。

    有负责搬运弹药的弹药手,也就是三射手。

    还有一个负责机枪转移的驭手。

    当然那是在他赶的是马车的情况下才叫驭手。

    如果是开车的,那就得叫司机了。

    如今陈常在又给这位司机同志加了一个活,就是在战斗的时候,这位司机同志要去给重机枪揺水泵了。

    其实这个设计还是美国人先搞出来的。

    那就是美国人在1932年,从M1机枪上改进出来的,M2水冷高射机枪。

    当陈常在把手上这根中碳镍合金钢棒,放到了五百吨锻压机之下的时候。

    他对着这根枪管轻声说道:“我亲爱的水冷德什卡,我们快要见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