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第一次团队合作与“猪队友”  百年回响平行爸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十章:第一次团队合作与“猪队友” (第2/3页)

英文文献,尝试编译各种底层库,在本地虚拟机里反复测试。几天过去了,他除了提交了几篇相关的论文链接到项目Wiki外,代码库里的贡献几乎为零。

    第一次冲突爆发在项目开始后的第五天。周博瀚在合并林小圈提交的判题逻辑时,发现与他自己刚写的用户状态更新模块产生了冲突。

    “林小圈,你修改Judger类的接口为什么不事先说一声?”周博瀚在小组的即时通讯群里质问,语气带着不满。

    林小圈一愣,解释道:“我加了两个参数是为了传递更详细的编译错误信息,我觉得这样更合理,当时你在忙架构,我就直接改了。”

    “但你没通知我!我这边调用的接口全错了!”周博瀚发过来一个崩溃的表情。

    “我提交的时候写了注释啊……”

    “谁会每次都仔细看diff(代码差异)?这种公共接口变动,至少要在群里说一声吧?”

    两人在群里争执了几句,气氛有些僵硬。而陈飞,自始至终没有在群里说一句话,仿佛消失了一般。

    林小圈心里有些委屈,也觉得周博瀚有些过于严苛,但他知道周博瀚说得有道理。团队合作,沟通确实至关重要。他主动道了歉,并约定以后涉及公共模块的修改,必须提前在群里报备。

    然而,更大的麻烦来自陈飞。

    距离项目截止只剩四天了,陈飞终于提交了他的第一份代码——一个极其复杂、依赖了大量外部库的沙盒实现雏形。周博瀚和林小圈尝试集成,发现光是环境配置就极其繁琐,而且与周博瀚搭建的现有架构格格不入,甚至因为引入的库版本冲突,导致整个项目都无法编译通过了。

    周博瀚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在活动室里,当着不少队员的面,直接对陈飞低吼道:“陈飞!你搞出来的这是什么玩意儿?项目要求是简易核心模块!你看看你引入了多少不必要的依赖?架构完全被你打乱了!你这几天到底在干什么?”

    陈飞的脸一下子涨红了,他梗着脖子,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我在实现一个安全的沙盒!这是判题系统的基础!你们那种简单的Docker方案根本不行!”

    “不行?那你的行了吗?连编译都过不了!”周博瀚寸步不让。

    “那是环境配置问题!是你们不会配置!”陈飞争辩道。

    “我们没时间也没义务去研究你那个复杂无比的‘完美’方案!项目要的是能用,不是要发表学术论文!”周博瀚的话像刀子一样。

    林小圈看着眼前这一幕,头大如斗。他试图分开两人:“别吵了!解决问题要紧!陈飞,你的方案确实有点重,我们现在时间很紧。周博瀚,你也冷静点。”

    但这次,和事佬也不管用了。陈飞猛地合上电脑,丢下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竟然直接背着书包离开了活动室。

    小组气氛降到了冰点。

    那天晚上,林小圈拖着更加沉重的步伐回到家。连续几天的熬夜讨论和代码编写,加上今天的激烈冲突,让他身心俱疲。

    顾无双看到他眼下的乌青和满脸的倦容,心疼不已:“圈圈,这几天怎么这么累?项目不顺利吗?”

    林小圈叹了口气,把团队分工、沟通不畅、代码冲突以及今天陈飞和周博瀚大吵一架的事情,简单跟妈妈说了。他没有说得太详细,但那种无力感和 frustration(挫败感)却掩饰不住。

    “原来是这样……”顾无双若有所思,“三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长处,凑在一起反而乱了套,是吧?”

    “嗯。”林小圈扒拉着碗里的饭,没什么胃口,“感觉比一个人做累多了。周博瀚嫌陈飞不切实际,陈飞嫌我们只顾进度不顾质量,我夹在中间……”

    一直安静吃饭的林大强忽然开口,语气平淡却一针见血:“一个团队,光有技术不够。得有人掌舵,有人划桨,有人瞭望。你们现在就是三条船都想当舵,能不乱吗?”

    林小圈怔住了。爸爸的话,简单却深刻。他们小组,似乎缺了一个明确的“舵手”,也缺乏有效的分工和协作机制。

    “你爸说得对。”顾无双接过话头,“圈圈,你不是说陈飞理论很强吗?能不能把他的长处用在对的地方?比如算法设计、测试用例设计这些?而不是让他去负责一个他可能不擅长、或者需要大量协作的模块?”

    妈妈的话像是一道亮光,瞬间照亮了林小圈混乱的思绪。对啊!陈飞的优势是理论和算法,为什么非要逼他去搞工程实现复杂的沙盒呢?让他专注于判题逻辑的算法优化和边界测试,岂不是更能发挥他的价值?

    第二天,林小圈找到周博瀚,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话跟他沟通了。周博瀚冷静下来后,也意识到昨天的冲突解决不了问题。项目还得继续, deadline 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头顶。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