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东宫启蒙传薪火,江南治水纾民忧 (第3/3页)
的希望。
夕阳下,凌燕骑着马,踏上了回京的路途。她看着远处的田野,心中满是感慨 —— 从西疆的平定到西域的治理,从火炮的研发到江南的治水,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成功,都让大靖更加繁荣稳定。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只要她与萧景珩携手同心,与百姓们一起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将大靖建设成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盛世王朝。
回到京城后,凌燕径直前往东宫。此时,萧景珩与沈太傅正在东宫与太子议事,太子见凌燕回来,连忙起身行礼,兴奋地说道:“母后,您可回来了!孩儿有一个想法,想和您与父皇商议。”
凌燕笑着点头:“承煜,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我们一起商议。”
太子拿起一张西域舆图,指着西域的一处绿洲说道:“母后,父皇,太傅说西域的绿洲是百姓生存的根本,可近年来,不少绿洲因为过度放牧与开垦,土地逐渐沙漠化。孩儿想,我们可以在西域推广植树造林,在绿洲边缘种植胡杨、沙棘等耐旱植物,防止沙漠扩张;同时,制定严格的放牧与开垦制度,保护绿洲的生态环境。这样一来,西域的绿洲就能永远存在,百姓也能永远安居乐业了。”
凌燕与萧景珩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喜。太子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他不仅学习了书本知识,还懂得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治理中,这正是他们所期望的。
萧景珩笑着说道:“承煜,你的想法很好!绿洲是西域的生命线,保护绿洲就是保护西域百姓的家园。朕这就下令,让西域的官员按照你的想法,推行植树造林与生态保护制度,让西域的绿洲永远生机勃勃。”
沈太傅也在一旁称赞道:“太子殿下有如此远见,将来定能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老臣为大靖有这样的储君,感到无比欣慰。”
凌燕看着太子,心中满是骄傲。她知道,太子已经开始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储君,大靖的未来,有了希望。
当晚,御书房内,萧景珩与凌燕并肩站在舆图前,谈论着江南治水的成果与西域的生态保护计划。萧景珩握着凌燕的手,轻声说道:“凌燕,有你在身边,朕觉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江南治水、西域治理、太子启蒙,每一件事,都离不开你的付出。”
凌燕靠在萧景珩的肩头,笑着说道:“陛下,我们是夫妻,更是大靖的守护者。大靖的繁荣稳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只要我们携手同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御书房内,照亮了舆图上大靖的疆域。凌燕与萧景珩知道,治理国家的道路还很漫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只要他们心中装着百姓,始终以百姓的福祉为出发点,就一定能带领大靖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让大靖的威名传遍四方,让百姓们永远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
御书房的月光渐渐西斜,萧景珩命人取来刚送来的江南奏报,递到凌燕手中:“徐大人传回消息,江南已按你设计的方案,在长江沿岸种下两万株柳树,第一批梯田也已修好,百姓补种的水稻长势正好,今年秋粮想来能恢复七成收成。”
凌燕翻开奏报,见上面附着徐大人手绘的梯田图纸,边角处还画着百姓插秧的小像,忍不住笑出声:“徐大人倒有兴致,连百姓的笑脸都画下来了。看来江南是真的稳住了。”
“不仅是江南。” 萧景珩又取出西域奏报,“赵毅说,西域的胡杨苗已栽到第三批,部落首领们主动带头放牧时避开新种的林带,连之前最抵触的龟兹贵族,都送了自家子弟去学农耕技术。承煜那孩子提的主意,比朕预想的还要管用。”
凌燕抬头看向窗外,宫墙下的桃花已谢,枝头结出小小的青果。她忽然想起初到京城时的模样,那时她还在为如何在深宫中立足而担忧,如今却已能与萧景珩并肩,看着大靖一点点变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
萧景珩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熟悉的温度:“是啊,有你的这几年,大靖的变化比过去几十年还要大。明年春天,我们再去江南看看,那时梯田该满是金黄,柳树也该枝繁叶茂了。”
凌燕点头,靠在他肩头。御书房的烛火摇曳,映着舆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 —— 江南的水利工程、西域的学堂与林带、北疆的通商驿站,每一处都承载着百姓的希望,也书写着他们共同的心血。夜色渐深,两人轻声说着未来的规划,直到天边泛起微光,才各自歇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