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盛世初显承民心(大结局上)  凌燕归凰:侯府嫡女重生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十九章 盛世初显承民心(大结局上) (第1/3页)

    次年暮春,江南的风已褪去寒意,带着水汽与草木的清香,拂过长江两岸的田野。凌燕与萧景珩并肩站在江堤上,身后跟着太子萧承煜、沈太傅与工部尚书徐大人,一行人的身影被晨光拉得修长。

    江面上,几艘乌篷船正缓缓驶过,渔民站在船头,手持渔网轻轻一撒,银亮的鱼群便在网中跳跃。不远处的芦苇荡里,几只白鹭振翅飞起,掠过碧波,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田埂上,农户们正弯腰收割早稻,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镰刀划过稻秆的 “沙沙” 声,伴着农户们偶尔的谈笑,构成一幅生动的农耕图景。更远处,几个孩童提着竹篮,在柳荫下追逐嬉戏,篮子里装着刚摘的桑葚,紫红色的汁液沾在他们的指尖,像染上了春天的颜色。

    “皇后娘娘,陛下!” 徐大人的声音打破了江堤的宁静,他快步从田埂方向走来,青色的官袍下摆沾了些泥土,手里却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白瓷碗,碗里盛着颗粒饱满的新米,“您快看看,这是今早刚从田里收割、碾好的新米!今年江南雨水虽多,但有您去年主持修的梯田与堤坝,水稻不仅没受灾,收成还比往年多了三成。您看这米粒,又白又圆,煮出来的饭定是喷香!”

    凌燕上前一步,接过白瓷碗。指尖触到碗壁,还能感受到新米残留的阳光暖意,米粒大小均匀,色泽莹白,凑近鼻尖轻嗅,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米香。她转头看向身边的萧承煜,将碗递到他面前,声音温和却带着期许:“承煜,你摸摸这新米,再闻闻这香味。这是江南百姓用一整年的辛苦换来的收成,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将来你要执掌大靖,首先要记住的,就是让每一寸土地都能长出粮食,让每一位百姓都能吃饱饭 —— 这才是君王最该守护的东西。”

    萧承煜伸出小手,轻轻拂过碗中的新米,米粒在他掌心滚动,带着细微的磨砂感。他认真地将碗凑到鼻尖,深吸一口气,随后抬头看向凌燕,眼神坚定:“母后,孩儿记住了。将来孩儿若能治理大靖,定会像父皇和母后一样,修水利、教农耕,让天下百姓都能有饭吃、有衣穿,再也不用怕洪水、怕饥荒。刚才在田埂边,孩儿看到有农户在给水稻浇水,他们说去年修的灌溉渠特别好用,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靠天吃饭,今年就算天旱,也能保证水稻有水喝。”

    沈太傅站在一旁,看着太子认真的模样,眼中满是欣慰。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笑着说道:“老臣还记得太子殿下刚启蒙时,问过‘为何百姓要辛苦种地’,那时老臣还担心殿下难以理解‘民为邦本’的道理。如今不过两年,殿下不仅能看懂农耕的重要,还能留意到灌溉渠这样的细节,可见已真正将百姓的生计放在了心上。老臣曾以为,要让太子领悟治国之道,至少需要十年光阴,现在看来,是老臣多虑了 —— 有陛下与皇后这样的榜样,殿下成长得比老臣预想的快得多。”

    萧景珩看着眼前的一幕,伸手拍了拍沈太傅的肩膀,语气中带着欣慰:“太傅过誉了。承煜能有这样的领悟,一方面是太傅教导得法,另一方面,也是这两年他跟着我们去了西域、看了江南,亲眼见到了百姓的生活,才明白‘治国’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走,我们再去前面的村落看看,听听百姓们还有什么想法。”

    一行人沿着田埂向不远处的村落走去。刚走到村口,就看到几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农站在路边等候,见到凌燕与萧景珩,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脸上满是感激的笑容。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皮肤黝黑的老农,手里捧着一个布包,走到凌燕面前,双手将布包递上:“皇后娘娘,这是老婆子用新米做的米糕,您尝尝!去年要是没有您修堤坝、教我们种梯田,我们这村子早就被洪水淹了,哪还有今年的好收成啊!现在家里的米缸满了,连孙子都能天天吃上白米饭,这都是您和陛下的功劳!”

    凌燕连忙扶起老农,接过布包。布包是粗棉布做的,里面的米糕还带着温热,拆开布包一角,就能看到米糕表面撒着一层细细的白糖,散发着香甜的气息。她掰下一小块米糕,递到老农手中,又给自己和萧承煜各拿了一块,笑着说道:“老人家,您太客气了。修堤坝、种梯田,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朝廷与百姓一起努力的结果。要是没有百姓们愿意出力修堤、学种新田,就算有再好的办法,也没办法让江南有好收成。这米糕真好吃,甜而不腻,带着新米的香味,您家老婆子的手艺真好。”

    老农接过米糕,激动得眼眶发红,连连说道:“娘娘不嫌弃就好!老婆子听说您要来,今早天不亮就起来做米糕,说一定要让您尝尝我们江南百姓的心意。现在村里的日子好过了,去年冬天朝廷还免了我们的赋税,又给我们发了新的粮种,大家都在说,这是遇到了好皇帝、好皇后啊!以前遇到灾年,村里总要饿死几个人,今年就算雨水多,大家心里也踏实,因为知道朝廷会帮我们,会让我们有饭吃。”

    凌燕与萧景珩在老农的邀请下,走进村落。村子里的房屋大多是新修的,屋顶盖着整齐的瓦片,墙壁刷得洁白,路边还挖了排水沟,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