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帝后同心谱新篇(大结局)下  凌燕归凰:侯府嫡女重生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十章 帝后同心谱新篇(大结局)下 (第1/3页)

    自此之后,大靖的盛世气象愈发浓厚。转过年来,朝廷又推行了两项影响深远的新政: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常平仓”,丰收之年由官府高价收购百姓余粮,灾荒之年再低价卖出,确保粮价稳定,百姓不至于因粮价波动而受饥;二是开设 “工艺学堂”,从民间选拔有手艺的工匠,教授他们改良后的纺织、冶铁、瓷器烧制技术,同时鼓励工匠们创新,对有突出贡献的工匠给予重赏。

    常平仓建立的第一个夏天,中原地区遭遇了轻微的旱灾。原本百姓们还担心粮价会暴涨,没想到官府很快便从常平仓中调出粮食,以平价卖给百姓。河南府的一位老农在给朝廷的书信中写道:“往年遇旱,米价能涨到平日的三倍,今年有了常平仓,米价纹丝不动,一家老小都能吃饱饭。陛下与皇后娘娘为百姓想得太周全了!”

    工艺学堂的成效也很快显现。不到一年时间,工匠们便改良出了 “脚踏织布机”,织布速度比传统织布机快了两倍,织出的布也更细密;冶铁工匠们在凌燕的指导下,研发出了 “高炉炼铁法”,不仅提高了铁的产量,还降低了成本,使得铁器不再是贵族专属,普通农户也能买得起铁犁、铁锄。京城的瓷器作坊更是烧制出了 “青花缠枝莲纹瓷”,这种瓷器色泽鲜亮、图案精美,不仅在中原备受欢迎,还通过通商口岸卖到了西域与安息国,为朝廷赚取了大量的白银。

    这年秋天,永宁侯府传来喜讯 —— 小弟凌轩的妻子诞下一名男婴,侯府特意派人入宫,请凌燕回府小聚。作为侯府的长姐,凌燕自入宫后便很少有机会回府,念及与凌轩自幼亲近的情分,也牵挂着刚出府不久的凌薇,带着几名宫女太监,轻车简从前往侯府。

    侯府门前早已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凌轩身着常服,站在门口等候。他比几年前沉稳了许多,却仍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清爽,眉宇间少了往日的青涩,多了几分初为人父的温柔。见凌燕的马车驶来,他快步上前,眼眶微热,笑着躬身:“大姐,你可算回来了!一路辛苦了,父亲在正厅等着,二姐…… 也在里面候着你。”

    凌燕走下马车,看着眼前熟悉的侯府大门,记忆里的画面翻涌而来 —— 那时母亲还在,她作为长姐,总带着年幼的凌轩在庭院里玩,凌轩黏人,总跟在她身后喊 “大姐”;而比凌轩大的凌薇,因是柳氏所生,和柳氏是一条心,与她不算亲近。后来母亲被柳氏毒杀,柳氏伏法,永宁侯怒极,将年仅十几岁岁的凌薇关进了府里的家庙,只留下幼小的凌轩在身边。这些年,还是凌燕在宫中向永宁侯求情,去年才让凌薇出了家庙,回到侯府生活。她跟着凌轩走进正厅,永宁侯正坐在主位上,虽已年过半百,却依旧精神奕奕,只是鬓边又添了几缕白发。见到凌燕,永宁侯连忙起身,语气中满是复杂的关切:“燕儿,快坐。听闻你在宫中日日为新政操劳,可要多注意身体。前几日轩儿说,你推广的高炉炼铁法在工部颇受好评,连陛下都多次称赞,为父…… 也为你这个长女骄傲。”

    凌燕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角落里的身影 —— 凌薇穿着一身素色襦裙,头发简单挽起,双手放在膝上,显得有些局促。凌燕心中微叹,笑着对永宁侯回道:“父亲过誉了。能为大靖百姓做些实事,是女儿的本分。倒是父亲,近来身体如何?府中事务繁多,您也要多歇息。还有轩儿,刚做了父亲,既要打理府中事务,又要照顾妻儿,别太劳累。” 她刻意提高了声音,也想让凌薇听见,“二妹刚回府不久,府里的事若是有不熟悉的,尽可问轩儿,或是派人入宫告诉女儿,别自己闷在心里。”

    凌薇闻言,身子微僵,随即慢慢抬起头,看向凌燕,眼神中带着几分感激,又有些愧疚。她起身,端起桌上的食盒,走到凌燕面前,声音轻轻的,带着几分试探的亲近:“大姐,这是我跟着府里的厨娘学做的桂花糕,你尝尝,看看合不合口味。以前…… 是我不懂事,母亲做错了事,我却迁怒于你,后来在庙里这些年,我想了很多,才明白你从来没有怪过我,还一直为我求情。现在我回到府里,轩儿也常跟我说,你在宫中推行新政有多辛苦,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有多不容易。上次轩儿说,你还特意让人给府里送了新的农耕图纸,帮着田庄提高收成,我……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才好。”

    凌燕看着凌薇眼中的真诚,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凌薇在了你家庙几年,吃了不少苦,性子也变得格外敏感,如今能主动开口,已是难得。她拿起一块桂花糕,放入口中,香甜的桂花味在舌尖散开,带着淡淡的暖意。她笑着点头:“妹妹的手艺真好,比宫中御厨做的还要香甜。你刚回府,不用急着谢我,先把府里的日子过安稳了才是要紧的。听说你近来常去侯府资助的村里学堂帮忙教书?能有这份心,比什么都强。”

    凌轩在一旁连忙补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