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产能 “瓶颈” 与择校 “博弈” (第2/3页)
一条消息,是街道办李伟发来的:“林姐,区里明天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有很多本地农户和手工艺人参加,或许能帮你解决材料问题。”
林薇眼前一亮,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第二天一早,她就带着王大姐赶到对接会现场。会场里人头攒动,摆满了各种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林薇挨家挨户询问,终于在一个角落的摊位前,找到了一位做传统红纸的老艺人。
“老师傅,您这里有手工红纸吗?我们急需一批,用来做剪纸。” 林薇急切地问。
老艺人摇摇头:“现在年轻人都不用手工红纸了,我早就不做了,不过我知道邻县有个造纸作坊,还在生产传统红纸,就是量不大,你们要是要,我可以帮你们联系。”
林薇赶紧留下联系方式,又在对接会上找到了两家种植藤条的农户,虽然藤条还没完全晾晒好,但农户答应 “加急处理,三天内交货”。材料的事终于有了着落,林薇悬着的心稍稍放下,可刚走出对接会,就接到了张远的电话。
“薇薇,公司那边定了,让我下周去北京出差,参与一个重要项目,要是做得好,华东区总监的位置就稳了。” 张远的声音里带着兴奋,“不过要出差一个月,家里和基地的事,就要辛苦你了。”
林薇的心瞬间沉了下去。基地正处于订单交付的关键期,她需要人帮忙协调生产、对接供应商,张远这个时候出差,无疑是雪上加霜。“你能不能不去?或者推迟一段时间?” 林薇的语气带着恳求,“基地现在离不开人,择校的事也需要咱们一起商量。”
“推迟不了,这个机会太重要了,错过就再也没有了。” 张远的语气带着无奈,“基地那边,你让李姐和王大姐多帮忙,家里有妈照顾,应该能应付。择校的事,就按我的意思,选私立小学,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钱的事不是重点,重点是现在家里和基地都需要你!” 林薇的声音忍不住提高,“你只想着你的晋升,有没有考虑过我有多难?”
“我难道不是为了这个家吗?” 张远也来了火气,“我出差是为了赚更多钱,让你们过得更好,你怎么就不理解我?”
挂了电话,林薇站在街头,秋风吹得她瑟瑟发抖。她看着来往的人群,突然觉得无比孤独 —— 基地的压力、家庭的争吵、张远的不理解,像一张网,把她紧紧困住,让她喘不过气。
回到基地,林薇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飘落的树叶,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王大姐轻轻推开房门,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薇姐,我看你脸色不好,是不是遇到难事了?有什么事,跟我们说说,大家一起想办法。”
林薇把心里的委屈和焦虑一股脑倒了出来。王大姐听完,想了想说:“薇姐,你别太着急。张远出差,我们可以多分担,我和李姐轮流负责生产调度,其他学员也愿意加班赶订单。材料的事,你已经解决了大半,剩下的交给我们,你就安心处理家里的事,别把自己逼垮了。”
其他学员也纷纷走进办公室,七嘴八舌地说:“薇姐,我们都愿意加班,订单一定能按时完成!”“择校的事,你和张远好好商量,别因为这个伤了和气。”
看着大家真诚的眼神,林薇心里充满了温暖。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这么多学员支持,再难的坎也能跨过去。
接下来的几天,基地里掀起了 “赶单热潮”。学员们自发分成两组,一组负责编织、制作,一组负责包装、发货,晚上还主动加班到十点。林薇则忙着对接供应商,跟踪材料到货情况,每天只能抽出半小时回家陪小糯米。
可家庭的矛盾并没有因此平息。张远出差前,特意把私立小学的报名费交了定金,婆婆得知后,气得好几天没理他,还跟林薇抱怨:“你看看他,这么大的事都不跟家里商量,就擅作主张,这钱要是砸在基地上,能解决多少问题?”
林薇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婆婆的不满,一边是张远的坚持,还有基地的资金压力,让她身心俱疲。有一天,她在基地加班到深夜,回家时发现婆婆还坐在客厅等她,桌上放着一碗热好的粥。
“妈,这么晚了,您怎么还没睡?” 林薇走过去,心里满是愧疚。
“等你回来,” 婆婆叹了口气,把粥推到她面前,“我知道你难,基地的事忙,家里还有这么多事。张远也是为了孩子好,只是性子急了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