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 非共识项目  心灵种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1章 非共识项目 (第1/3页)

    深秋的北京,香山的红叶正盛,我却无暇欣赏。手里紧握着刚打印好的项目申请书,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今天,是“梦境引导疗法”项目参加国家级科研基金评审的日子。

    “深呼吸,小今。”弗洛伊德老师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这少数人要经历无数质疑。”

    我点点头,推开会议室的门。长桌旁坐着五位评审专家,他们的表情各异,但都带着审视的目光。李教授坐在末尾,对我投来鼓励的眼神。

    项目汇报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我展示了DEEM模型的进阶版本,演示了方舟设计的实时监测系统,甚至播放了一段原园从非洲发来的视频——当地心理医生对我们设想的热切期待。

    然而,当进入提问环节时,气氛骤然改变。

    “林同学,”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镜,“你的研究听起来很美好,但本质上是在试图‘编辑’人的梦境。这触及了伦理的底线。”

    另一位年轻些的评审接着说:“从技术角度看,你的干预方案太理想化了。在REM睡眠期进行声音干预?你怎么确保不会破坏正常的睡眠结构?”

    最尖锐的批评来自一位认知神经科学家:“你引用了太多弗洛伊德的理论。要知道,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很多精神分析的概念缺乏科学依据。”

    每个问题都像一记重锤。我努力保持着镇定,逐一回应:

    “关于伦理问题,我们设计了严格的安全措施,所有干预都需经过受试者知情同意......”

    “技术层面,我们已经在小样本预实验中证明了可行性......”

    “至于理论基础,我们不仅借鉴弗洛伊德,更融合了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

    但我能感觉到,评审们的眼神依然充满怀疑。

    结果在三天后公布:项目未通过评审。评审意见书上写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