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成功的预实验  心灵种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3章 成功的预实验 (第1/3页)

    初夏的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实验室地板上切出细长的光带。我站在仪器前,最后一次检查“绘梦仪”原型机的设置。今天,我们将进行首次临床预实验,这是检验我们多年研究成果的关键时刻。

    “所有系统运行正常。”方舟从电脑前抬起头,眼神中既有疲惫也有期待。为了今天的实验,他连续调试了72小时系统。

    陈浩带着受试者走进实验室。张女士,45岁,车祸后PTSD患者,饱受噩梦困扰三年。她显得有些紧张,手指不停地绞着衣角。

    “请放心,张女士,”我引导她在特制的实验椅上坐下,“整个过程我们都会全程监控,您可以随时喊停。”

    弗洛伊德老师静静地站在角落,目光专注。作为曾经的精神科医生,这个场景对他而言既陌生又熟悉。

    实验开始。张女士逐渐进入睡眠,监控屏幕上显示出典型的睡眠周期。当脑电信号显示进入REM睡眠期时,系统自动启动了干预程序——释放出我们精心调配的雪松香气。

    突然,监控器发出轻微的警报。张女士的呼吸变得急促,心率上升——这是噩梦开始的征兆。

    “要干预吗?”陈浩紧张地问。

    “再等等。”我紧盯着屏幕,“我想看看系统能否自动识别。”

    果然,三秒后,系统自动增强了雪松香气的浓度,同时加入了舒缓的白噪音。奇迹般地,张女士的生理指标逐渐平稳,脸上紧绷的肌肉也放松下来。

    两小时的实验结束后,张女士醒来第一句话是:“我梦到了森林......很安全的地方。”

    当她描述梦境时,我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梦见在雪松林中漫步,阳光透过枝叶洒下,远处有溪流声。这与她往常“被困在车祸现场”的噩梦截然不同。

    “这是三年来第一次......没有做那个噩梦。”张女士眼中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