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妒火熊熊·过往空空 (第3/3页)
下之势——到时,将军据蜀地之险,待天下有变,派一上将出荆州以向宛洛,将军亲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刘伯温的呼吸猛地一滞——他认出了这两个人!穿粗布衣裳的是刘备,穿青衫的是诸葛亮!那场景,分明是《三国志》里记载的“隆中对”!
风突然灌进竹林,竹叶沙沙作响,画面像被揉碎的纸,瞬间消散。刘伯温踉跄着扶住身边的竹子,掌心全是汗——刚才的景象不是幻觉,他甚至能闻到诸葛亮羽扇上的竹香,能摸到刘备掌心的老茧!
“天机感应……”他的声音里带着点颤,指尖掐着自己的虎口,疼得皱起眉头。年轻时读《周髀算经》,他见过“异时空相感”的记载,说是天地间有灵脉相连,若两人气运相冲或精神共鸣,便会产生“天机感应”。可他从未想过,这种传说中的事,会落在自己头上。
晨雾已经散了,阳光照在他的脸上,眉心的黑气却比之前更浓了——那股从诸葛亮那边涌来的气,还在他体内游走,像是在寻找出口。刘伯温掏出怀里的玉印——那是朱元璋赐的“诚意伯”印,玉质已经发暗,刻着“开国文臣第一”的铭文。他盯着印文,突然笑了——笑得比哭还难看。
“诸葛亮啊诸葛亮……你倒好,遇着个肯三顾茅庐的明主,可我刘基呢?”他把玉印揣回怀里,声音里带着点咬牙切齿的怨,“我帮朱元璋得了天下,他却防我像防贼!你能跟刘备说‘隆中对’,我却连跟朱元璋提‘休养生息’都要斟酌三遍!”
风卷着他的话往山下飘,吹过远处的稻田,吹过正在插秧的农夫,吹过篱笆上的牵牛花——没有人听见他的怨,除了山间的树,除了地下的脉,除了那个远在一千多年前的诸葛亮。
刘伯温弯腰捡起地上的罗盘,青铜指针还指着西方,可这次,针尖微微发颤——像是在回应某个遥远的召唤。他摸了摸罗盘的边缘,那里刻着他亲手雕的“寻龙诀”,是二十岁时在青田山中刻的,那时他想,要寻遍天下的龙穴,做个逍遥的地仙。可如今,这个愿望最后却成了镜中花——他被困在南京的朝堂里,困在朱元璋的猜忌里,困在“开国文臣第一”的虚名里。
突然,他的指尖又开始发烫——这次不是来自眉心,而是来自罗盘的盘面。青铜指针疯狂旋转起来,指向天空的方向,刘伯温抬头望去,只见原本晴朗的天突然聚起乌云,云层里闪着紫色的电花,像是有人在天上划了道裂痕。
“天机引!”他的脸色骤变,连忙掐起法诀,可那股来自诸葛亮的气却突然爆发,顺着他的指尖冲进罗盘——檀木罗盘的表面泛起金光,刻着的“寻龙诀”突然浮了起来,在空中形成一道金色的符咒!
符咒旋转着飞向乌云,只听“轰”的一声,乌云散了,阳光重新落下来。刘伯温瘫坐在地上,掌心全是血——刚才的法诀耗了他半成内力,可他不在乎,因为他看见了更惊人的事:符咒消散时,空中浮现出诸葛亮的脸,带着点疑惑,带着点探究,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
“他看见我了……”刘伯温的声音里带着点疯魔的笑,他摸了摸自己的脸,摸到了满脸的泪。刚才那一眼,诸葛亮的眼神里没有轻视,没有敌意,只有纯粹的好奇——可就是这好奇,让刘伯温的妒火瞬间烧起来了:为什么诸葛亮能有这样的眼神?为什么他能那么从容?为什么他能得到刘备的信任?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刘伯温拄着竹杖站起来,望着山下的青田县城——那里有他的家,有他的妻子。可现在,他的脑子里多了个人,多了个穿青衫、摇羽扇的人,多了个让他既恨又妒的人。
他拿着罗盘往山下走,草鞋碾过地上的竹叶,发出细碎的声响。眉心的黑气还在,可这次,他不再觉得疼——那是天机感应的种子,已经在他心里发了芽。他知道,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再次看见诸葛亮,再次听见他的声音,再次触摸到那个遥远的时空——而那时,他要让诸葛亮尝尝,被信任的人猜忌是什么滋味;要让诸葛亮知道,什么叫“飞鸟尽,良弓藏”;要让诸葛亮明白,他刘伯温,不比任何人差!
山脚下的村庄传来晚炊的烟,刘伯温的身影渐渐融入暮色里。远处的天空,有颗星子突然亮了起来——那是诸葛亮的将星,也是刘伯温的煞星,两颗星在天上遥遥相对,像是在等着一场宿命的对决。
风卷着炊烟掠过他的衣角,刘伯温的嘴角露出一丝复杂的笑——那笑里有怨,有妒,有兴奋,还有点连他自己都不敢承认的期待。他知道,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