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风云涌动向西南(上) (第2/3页)
他的那腔调。 简直就是在谴责赵括只顾眼下之利,没有战略头脑,而全然不顾事情发生的先后,更无逻辑顺序,把赵括于北线的胜利不过是给赵国增加了负担,更是为眼下将要发生的大战添上了一笔败因。
至于自己力主兼并上党之事,又是不是“只顾眼下之利,没有战略头脑”则是只字不提,更不说解赵豹提出的难题之事。
“真要是出了那档子事情,马服君那些人马自然是要会来的,可是,只怕还不够用啊!”赵豹就只当是虞卿惦记着要赵括回师之事,连声说着,又不无忧虑的轻轻摇了摇皱着前额的头颅。
“是啊,不说粮草地事了,单说这兵马之数,秦国就可能比我赵国多出一二十万来――这真要是要是算起来,就算上马服君那十来万兵,这十来万兵还不都是战兵……秦军怎么着也比我们多出三、四成兵马!”赵胜是被赵豹搞得越想越前怕起来了,甚至对是不是要“收上党”都产生了一丝动摇。
“我们可以向他国借兵借粮嘛!”虞卿在来阳平君府地路上便已想到了这个简单的法子,一看自己地“同盟者”有所动摇了,便立即抛出了计策。 给赵胜打气。
“借兵?向谁借?向魏国?哪粮呢?”赵胜一听借兵,立刻就想到了自己的小舅子,与自己齐名天下地信陵君魏无忌,心说向魏国借兵借粮似乎最宜,便顺口说了出来。
“兵不能向一家借!”虞卿还是动了一点脑子的,随便把他国之军引到自己国家来,可不是好玩的事情。 当年燕国亡了数年时间的国,就是因为单向齐国借兵平国内之乱而引起。 最后虽然复了国报了仇,却与齐国结下了不共戴天的血海世仇,早早的消耗了国力,退出了争霸天下的战争。
已经身为一国之相地虞卿,虽然渴望着建立如秦之白里奚,齐之管仲一样的盖世功劳,留名清史。 却不能不对赵国地将来负责。
“那么敢问虞相,这个兵又怎么个借法?”赵豹是个没有主意的人,一听虞卿与赵胜谈论借兵借粮之事,便以为这招是妙手,急于想知道如何又好又快地向别国借来兵粮。
虞卿一听赵国宗室长老,朝中重臣,平阳君赵豹这么恭敬地叫自己一声“虞相”,不由得心花怒放。 飘飘然地说起了自己想出个轮廓的点子。
“我们不能把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要向多国借兵借粮,以防不测。 ”虞卿先是说了个总纲,然后又说起了眉目:“燕国定是不会去了,他们才与我国交恶。 我们也不可能借到。 韩国也不必费神了,他们国小兵弱,借来了也是杯水车薪。
眼下能指望的是齐、楚、魏三国……”
“果然还是魏国啊!”赵胜有点子得意了,心说要是向魏国借兵,定是自己出马,等借来了兵粮,那份功劳便又是自家的了――可是他却忘记了真到了要向魏国借东西的时候,他赵国必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对,我以为兵马向魏国与楚国借得好,而粮秣最好找齐国――这两年来齐国地君太后搞出‘事秦’的国策。 说白了就是不得罪秦国。 向他们齐国借兵是不可能……
说到魏楚……如果真要向他们借兵,那可要多多仰仗您平原君的面子了!”阐述了自家道理。 虞卿又极会做人的巴结起了平原君,一句话就把才智平平的赵胜捧上了高位。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的!为国操劳是我们这些宗臣的本份!”赵胜见赵豹在边上,也不好太过张狂,只好自己给自己戴起了高帽子。
“既然如此,那就多劳兄长费心了!”一听赵胜都这么打起保证来,总算放下心来的赵豹便站起身来向赵胜行了作揖大礼。
“不过能不向魏楚借兵,咱们自个儿就把事情对付过去,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毕竟人心隔肚皮,别看现在魏楚两国与我赵国热乎着,那是因为我们赵国在他们前面把秦国挡着所以才……
还指不定我们赵国真与秦国干上之后,他们会在后面做事呢――作壁上观是他们老实,在背后使绊子动刀子才是他们地真心思!”如今的虞卿虽然还没有学到蔺相如的政治手腕,但看人下菜碟的旁门左道倒是学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