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语言技能(2) (第2/3页)
路南地区,它就是这些巨厚的石灰岩层在漫长的自然变迁中逐渐发育形成的,所以从地质学上说,石林的地貌属于岩洛地貌即喀斯特地貌”。
这段导游词首先说明岩溶地貌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地貌,然后叙述石林所在地区的地貌特征,最后得出石林地貌是岩溶地貌的结论。导游人员在这里采用的逻辑方法正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归纳法则与此相反,即从特殊到一般。如“桂林的七星岩是石灰岩溶洞,贵州的织金洞也是石灰岩溶洞,它们的地貌都是岩溶地貌,所以凡石灰岩溶洞的地貌都是岩溶地貌。
三、导游语言的生动性
导游人员向游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时,游客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听导游人员说话,所以导游人员的语音除了语音、语调、语速及要有准确性和逻辑性之外,生动性也至关重要。导游人员的语言表达力求与神态、表情、手势动作及声调和谐一致,使之形象生动、言之有情。如果导游人员语言表达平淡无奇,和尚念经般的单调呆板,或者十分生硬,游客听了必定兴趣索然,甚至在心理上产生不爱听、不耐烦或庆恶的情绪。反之,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幽默诙谐、发人深省的导游语言不仅能引人入胜,而且会起到情景交融的作用。为此,导游语言的表达应力求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创造美的意境;使用鲜明生动的语言,以增加语言的情趣性;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要使语言具有生动性,除了把握好语音、语调之外,在语言表达上还要注意修辞。主要方法有:
(一)比喻
比喻俗称打比方,即用某些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从而使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比喻是修饰语言的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形式有:
1.使抽象事物形象化的比喻。如”苗家姑娘特别喜欢唱歌,她们的歌声就像百灵鸟的声音一样清脆动昕。“这里歌声是抽象的,而将其比喻为百灵鸟的声音就形象化了。
2.使自然景物形象化的比喻。如”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乘船到湖中漫游。
当你坐在船上,环顾四周,千山耸翠;俯视水中,碧水照得群峰绿,人面桃花水映红,你好像就在一幅翠绿的山水画中漫游。我想,天上王母娘娘的瑶池也不过如此吧!“(武陵源导游词)这里将湖、山景色描绘成一幅山水画,使之栩栩如生。
3.使语音有简洁明快的比喻。如”长白山春看金达莱(杜鹊花)一片殷红;夏赏云雾松捧一片绿色海洋;秋观金色白桦、枫叶红叶加苍松翠柏,五色斑斓;冬看银装素裹,好比广寒仙境。“(长白山导游词)这里将起伏的松涛比喻成绿色海洋,将冬雪覆盖的大地比喻为广寒仙境,语音十分简洁。
4.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的比喻。如”孔子的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饮食几乎无所不包,千百年来数不清的中外名人给予了孔子许许多多至高无上的评价,孔子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和‘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中外游客来曲阜不仅是参观游览,更多的是怀着一种崇敬心情来朝圣。“(孔子的故乡一一曲阜导游词)这里将孔子比喻为千古圣人,引来千千万万的朝圣者,使孔子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5.激发丰富想象的比喻。如”黄果树瀑布高68米,加上瀑上深6米,总高74米,宽81米。夏秋洪水暴涨,瀑布如黄河倒倾,峭壁震颤,谷底轰雷,溅起的水雾可弥漫数百米以上,使坐落在瀑布顶上的寨子和街市常常被溅起的水雾所笼罩,游人称之“银雨酒鑫街飞冬春水小,瀑布便分成三五缮从岸顶上拉下来,远远望去,那洁白的水帘飘然而下,洋洋洒洒,如绸缎飘舞。”(黄果树导游词)这里通过比喻手法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无穷遐想。
(二)比拟
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或把人拟作物的修辞手法。在导游语音中,比较常用的是将物拟作人的比较,例如:
1.”黄浦江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浦东,另一个叫浦西。新中国诞生前,她们母子深受三座大山压迫,母亲河身上停泊着的尽是外国的军舰和商船,‘两个孩子’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上海外滩导游词)这里将黄浦江、浦东、浦西人格化,既贴切又符合实际,因为正是黄浦江哺育了浦东和浦西。
2.”大家注意看,那两只抬头张望、注视周围的静的大雁,就是雁群的‘哨兵’,它们非常警惕地担任站岗放哨的任务,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就会马上惊叫报警,通知雁群转移栖息地。“(洞庭湖万鸟鸣导游词)与例1的区别是,本例的比拟显得更为形象生动。
导游人员在运用比拟手法时,一要注意表达恰当、贴切,要符合事物的基本特征。如例2将两只抬头张望的大雁说成在寻觅伴侣就牵强附会了。二是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场合。比拟多用在对景物的描述或故事传说的叙述中,而在景点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